1 前言 | 第1-33页 |
1.1 当前乙烯生产的主要原料结构 | 第13-14页 |
1.2 当前生产乙烯的主要工艺方法 | 第14-15页 |
1.3 烃类裂解反应的机理 | 第15-20页 |
1.3.1 高温裂解 | 第15-16页 |
1.3.2 催化裂解 | 第16-20页 |
1.4 催化热裂解制乙烯的研究状况 | 第20-31页 |
1.4.1 催化热裂解工艺的研究概况 | 第20-23页 |
1.4.2 催化热裂解催化材料的研究状况 | 第23-31页 |
1.4.2.1 金属氧化物及其混合物类型 | 第23-27页 |
1.4.2.2 沸石分子筛类型催化材料 | 第27-30页 |
1.4.2.3 文献小结 | 第30-31页 |
1.5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31-33页 |
2 实验仪器、方法及试剂 | 第33-43页 |
2.1 分子筛样品的制备 | 第33-35页 |
2.1.1 分子筛来源 | 第33页 |
2.1.2 无机试剂 | 第33页 |
2.1.3 沸石β分子筛的改性 | 第33-34页 |
2.1.4 ZSM-5分子筛的改性 | 第34-35页 |
2.1.5 CEP—中—14平衡剂的改性 | 第35页 |
2.2 分子筛样品的物化表征方法 | 第35-36页 |
2.3 催化性能评价及物料组成分析 | 第36-43页 |
2.3.1 催化剂老化 | 第36页 |
2.3.2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36-43页 |
2.3.2.1 轻油微反评价 | 第36-38页 |
2.3.2.2 重油微反评价 | 第38-40页 |
2.3.2.3 小型固定流化床活性评价 | 第40-43页 |
3 新型重油催化裂化微反装置的研制及进水对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43-63页 |
3.1 新型重油催化裂化微反装置开发的背景和目的 | 第43-47页 |
3.1.1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的现状 | 第43-45页 |
3.1.2 水蒸气在催化热裂解反应中的作用 | 第45-46页 |
3.1.3 开发新型重油微反装置的意义 | 第46-47页 |
3.2 新型重油微反装置 | 第47-54页 |
3.2.1 技术特点 | 第47页 |
3.2.2 主要技术指标和技术参数 | 第47-48页 |
3.2.3 新型重油催化裂解微反装置的特点 | 第48页 |
3.2.4 新型重油催化裂解微反装置的流程 | 第48-52页 |
3.2.5 新型重油微反装置主要设备规格与型号 | 第52页 |
3.2.6 物料平衡的计算 | 第52-54页 |
3.3 水蒸气对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54-60页 |
3.3.1 重油微反装置实验结果 | 第54-57页 |
3.3.2 讨论 | 第57-60页 |
3.3.2.1 水蒸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2.2 水蒸气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3.3.2.3 水蒸气对二氧化碳产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3.4 新型重油微反装置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思路 | 第60-61页 |
3.5 小结 | 第61-63页 |
4 催化剂的酸碱性质对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63-80页 |
4.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63-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4.2.1 分子筛的改性 | 第64页 |
4.2.2 轻油微反实验 | 第64-65页 |
4.2.2.1 不同钙交换度的β沸石的反应结果 | 第65页 |
4.2.2.2 不同钾交换度的β沸石的反应结果 | 第65页 |
4.3 讨论 | 第65-78页 |
4.3.1 酸碱性质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65-73页 |
4.3.2 酸碱性质对主要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73-75页 |
4.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75-76页 |
4.3.4 催化剂酸碱性质对反应机理的影响 | 第76-78页 |
4.4 小结 | 第78-80页 |
5 过渡金属交换的分子筛催化裂解性能 | 第80-102页 |
5.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8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0-88页 |
5.2.1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 第80-82页 |
5.2.1.1 沸石分子筛的改性 | 第80页 |
5.2.1.2 沸石分子筛中金属氧化物含量 | 第80-82页 |
5.2.2 轻油微反实验结果 | 第82-88页 |
5.2.2.1 不同过渡金属交换的β沸石反应结果 | 第82页 |
5.2.2.2 不同过渡金属交换的ZSM-5分子筛反应结果 | 第82页 |
5.2.2.3 含银催化剂的反应结果 | 第82-88页 |
5.3 讨论 | 第88-100页 |
5.3.1 过渡金属对β沸石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8-89页 |
5.3.1.1 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88页 |
5.3.1.2 对选择性的影响 | 第88-89页 |
5.3.2 过渡金属对ZSM-5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9-95页 |
5.3.2.1 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89页 |
5.3.2.2 对选择性的影响 | 第89-95页 |
5.3.3 银对CEP—中—14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5-96页 |
5.3.4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96-97页 |
5.3.5 分子筛中银及过渡金属的作用 | 第97-100页 |
5.4 小结 | 第100-102页 |
6 分子筛孔结构对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102-107页 |
6.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02页 |
6.2 实验反应结果 | 第102-103页 |
6.3 讨论 | 第103-106页 |
6.3.1 分子筛孔结构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6.3.2 分子筛孔结构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6.4 小结 | 第106-107页 |
7 分子筛的物化性质的研究 | 第107-114页 |
7.1 分子筛相对结晶保留度的变化 | 第107-109页 |
7.1.1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 第107页 |
7.1.2 讨论 | 第107-109页 |
7.2 分子筛比表面和孔体积的变化 | 第109-110页 |
7.3 银的形态分析 | 第110-114页 |
7.3.1 电子显微分析 | 第110-112页 |
7.3.2 讨论 | 第112-114页 |
8 结论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