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空间诱变处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诱变效果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4页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概念第10页
   ·国内外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概况第10-12页
     ·国外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概况第10-11页
     ·国内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概况第11-12页
   ·空间环境的特点及空间诱变的主要因素第12-17页
     ·空间环境的特点第13-14页
     ·空间诱变的主要因素第14-17页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特点和优势第17-19页
     ·诱变效率高、变异幅度大、缩短育种周期第17页
     ·能大幅提高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第17-18页
     ·抗性大幅度提高第18页
     ·生物安全性高第18-19页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搭载方法和诱变机理第19-22页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搭载方法第19页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机理第19-22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空间诱变、~(60)Co-γ射线及复合处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RAPD多态性分析第24-32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供试材料第25页
   ·试验方法第25-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DNA的最优提取方法第26-28页
   ·株1S、陆18S RAPD扩增产物的分析第28-30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空间诱变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M_1代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2-41页
 1、材料和方法第32-33页
   ·试验材料第32页
   ·种子处理方法第32页
   ·种植方法第32页
   ·农艺性状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第32-33页
   ·辐射敏感性计算依据第33页
 2、结果与分析第33-40页
   ·当代生物学效应的比较第33页
   ·不同处理当代的辐射敏感性第33-35页
   ·不同处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5-39页
   ·当代生物学性状变异分析第39-40页
 3、小结与讨论第40-41页
第四章 空间诱变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M_2代突变频率及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第41-49页
 1、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供试材料第41-42页
   ·试验方法第42-43页
 2、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二代突变类型和突变率的比较第43-44页
   ·二代优良目标单株入选率的比较第44页
   ·空间诱变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突变株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第44-47页
   ·空间诱变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突变株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47-48页
 3、小结与讨论第48-49页
第五章 总结第49-50页
创新点第50-51页
研究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附录A第59-60页
附录B第60-62页
附录C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级杂交稻亲本株1S TIR1 cDNA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一篇:超级杂交稻早衰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