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刘秉忠的儒、释、道思想与诗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刘秉忠的儒、释、道思想概述第12-30页
 第一节 刘秉忠的生平经历及著作简述第12-15页
  一、 刘秉忠勤学励志、学贯天人、融合三家的时期第12-13页
  二、 刘秉忠出仕救世时期第13-15页
 第二节 金元之际儒、释、道的存在概况第15-19页
 第三节 刘秉忠的儒、释、道思想第19-26页
  一、 秉忠的道教思想第20-22页
  二、 秉忠的佛教思想第22-24页
  三、 秉忠的儒家思想第24-26页
   (一)以“仁”为本,实施仁政爱民政策第24-25页
   (二)重视人才,保护汉地儒家文人第25-26页
 第四节 刘秉忠的儒、释、道思想对其诗歌的影响第26-30页
第二章 刘秉忠诗歌内蕴中的儒、释、道教思想第30-48页
 第一节 效忠君主而救国的思想第30-36页
  一、 以中庸仁义、忠君爱国为信仰的儒家人格价值观第30-33页
  二、 以出仕救世、为民谋利为目标的儒家社会价值观第33-35页
  三、 志不获骋,才不得其用的的不遇之感第35-36页
 第二节 坚守佛、道而淡泊的思想第36-43页
 第三节 追求退隐以自适的思想第43-48页
第三章 刘秉忠的诗歌理论探微第48-62页
 第一节 崇尚自然,彰显真实自我第48-56页
  一、 自然无凝滞之心第49-50页
  二、 抒真情、写真意第50-52页
  三、 须意明辞达第52-54页
  四、 诗意须圆第54-56页
 第二节 提倡“骚雅”,凸显社会人生第56-59页
  一、 主张创作应遵循规律第57-58页
  二、 诗歌要有委婉美刺的意蕴第58-59页
 第三节 力主创新,变化规矩格套第59-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孟浩然及其诗歌在唐代的接受与传播
下一篇:试论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小说中的“恶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