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香蕉冰核细菌鉴定及其对香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1页 |
·低温胁迫 | 第11-14页 |
·霜冻寒害 | 第11页 |
·寒害对植物的破坏 | 第11-12页 |
·温度与植物内源激素的关系 | 第12-13页 |
·温度与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关系 | 第13-14页 |
·温度与植物防护酶的关系 | 第14页 |
·香蕉生产状况 | 第14-17页 |
·香蕉在全国的分布情况 | 第14-15页 |
·香蕉在福建的生产状况 | 第15-16页 |
·寒害对香蕉的影响 | 第16页 |
·霜冻寒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冰核细菌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冰核细菌对霜冻寒害的影响 | 第17页 |
·冰核细菌的分布情况 | 第17-18页 |
·冰核细菌的应用前景 | 第18-19页 |
·冰核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冰核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冰核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21-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INA 细菌的鉴定 | 第22-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 | 第25-26页 |
·16SrDNA 序列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冰核细菌对香蕉寒害的影响 | 第30-3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0-32页 |
·材料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低温强度与香蕉寒害的关系 | 第32-36页 |
·冰核细菌浓度与香蕉寒害的关系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冰核细菌对香蕉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9-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测定方法 | 第39-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POD 活性的变化 | 第43-44页 |
·SOD 活性的变化 | 第44页 |
·CAT 活性的变化 | 第44-45页 |
·PPO 活性的变化 | 第45页 |
·PAL 活性的变化 | 第45-46页 |
·MDA 含量的变化 | 第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冰核细菌对香蕉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8-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材料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INA 细菌对低温下香蕉叶片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49-50页 |
·INA 细菌对低温下香蕉叶片叶绿体的影响 | 第50-51页 |
·INA 细菌对低温下香蕉叶片细胞壁的影响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第六章 冰核细菌对香蕉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 第54-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材料 | 第54页 |
·低温处理 | 第54-55页 |
·试样的制备 | 第55页 |
·标准品的制备 | 第55页 |
·HPLC 分析条件的选择 | 第55-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HPLC 条件 | 第56页 |
·定性分析 | 第56页 |
·定量分析 | 第56-61页 |
·讨论 | 第61-6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进一步设想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进一步设想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