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研究--以无锡实践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7-8页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第8-12页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8-10页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10-12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2-13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本课题研究所作的准备工作第13-14页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第15-22页
   ·农民市民化的内涵界定与理论分析第15-18页
     ·农民与市民第15-16页
     ·农民市民化的内涵界定第16-17页
     ·农民市民化的理论分析第17-18页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第18-20页
     ·素质教育的内涵第18-19页
     ·素质教育的特点第19-20页
   ·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第20-22页
     ·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的内涵第20页
     ·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的外延第20-22页
第三章 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第22-25页
   ·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是实现农民现代化转型的长远需要第22-23页
     ·人的现代化的内涵第22页
     ·农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作用第22-23页
   ·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是农民市民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23-24页
   ·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第24页
   ·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是确保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第24-25页
第四章 我国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第25-36页
   ·我国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分析第25-31页
     ·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融入第25-27页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转型现状第27-28页
     ·影响我国农民市民化转型的原因分析第28-31页
   ·我国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的具体现状分析第31-36页
     ·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第31-32页
     ·科学文化水平、职业技能方面第32页
     ·心理素质方面第32-33页
     ·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方面第33-34页
     ·子女的教育方面第34-36页
第五章 实施我国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第36-44页
   ·提高对农民市民化的认识,优化市民化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第36-37页
     ·政府:加强对市民化的政策导向第36页
     ·市民:加强宣传引导,消除城乡歧视观念第36-37页
   ·改善进城农民物质生活待遇,为农民市民化教育提供社会保障第37-38页
     ·保证农民工获得合理劳动报酬第37页
     ·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机制第37-38页
     ·建立健全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第38页
   ·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工程第38-44页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实现农民观念的市民化第38-40页
     ·建立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的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第40-41页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城市适应能力第41-42页
     ·多元化办学,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第42-44页
结束语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8-49页
附录B: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情况调查问卷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哈耶克思想的特定法理意义--从自然状态到自生自发秩序
下一篇:苏南农村城镇化中新型居住形态的探索与建构--以江阴市顾山镇红豆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