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家汇商务旅游满意度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商务旅游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一、国外商务旅游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二、国内商务旅游研究综述 | 第13页 |
三、国外著名中央商务区的商务旅游发展状况 | 第13-16页 |
四、国内著名中央商务区的商务旅游发展状况 | 第16-2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三、论文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商务旅游满意度基础理论 | 第22-31页 |
第一节 商务旅游的概念 | 第22-25页 |
一、商务旅游的定义 | 第22-23页 |
二、商务旅游的特点 | 第23-24页 |
三、商务旅游的影响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有关满意度的基础理论 | 第25-29页 |
一、顾客满意 | 第25-26页 |
二、顾客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指数 | 第26页 |
三、顾客满意度测评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四、旅游目的地顾客满意度 | 第27-28页 |
五、国内外关于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测度的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第三节 IPA分析法 | 第29-31页 |
一、IPA的概念 | 第29-30页 |
二、IPA的操作步骤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徐家汇商务旅游目的地满意度实证研究 | 第31-53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31-32页 |
一、调查背景 | 第31页 |
二、调查方案 | 第31页 |
三、问卷设计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受访者背景说明 | 第32-36页 |
一、游客性别比例 | 第32页 |
二、游客年龄分析 | 第32-33页 |
三、游客学历分析 | 第33-34页 |
四、游客职业分析 | 第34-35页 |
五、游客收入分析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徐家汇商务游客的总体分析 | 第36-43页 |
一、徐家汇游客的来源 | 第36-37页 |
二、游客来徐家汇的主要目的 | 第37-38页 |
三、游客来徐家汇的主要原因 | 第38-39页 |
四、游客来徐家汇的交通方式 | 第39-40页 |
五、游客来徐家汇最感兴趣的场所 | 第40-41页 |
六、游客来徐家汇商务内容重要性的评价 | 第41-42页 |
七、游客来徐家汇商务内容满意度的评价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徐家汇商务内容的交叉分析 | 第43-48页 |
一、徐家汇“交通”的交叉分析 | 第43-47页 |
二、徐家汇“性别-商务场所设施”的交叉分析 | 第47-48页 |
三、徐家汇“年龄-商务费用满意度”的交叉分析 | 第48页 |
第五节 徐家汇商务旅游目的地的IPA分析 | 第48-53页 |
第四章 徐家汇商务旅游目的地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53-57页 |
第一节 徐家汇商务旅游存在的问题总结 | 第53-54页 |
一、交通问题 | 第53页 |
二、各产业发展和产业链问题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徐家汇商务旅游发展的建议 | 第54-57页 |
一、完善地铁通道的标示系统、改进徐家汇的停车设施 | 第54页 |
二、发挥各产业的联动效应,打造徐家汇商务旅游品牌 | 第54-55页 |
三、重点提高徐家汇的商务设施和商务服务质量 | 第55-56页 |
四、深度挖掘徐家汇的文化内涵,并加强宣传推广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问卷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