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 第10-12页 |
·项目来源 | 第12页 |
·本文工作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数字地形分析概述 | 第15-23页 |
·地形表示与数字地形表示 | 第15-16页 |
·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 | 第16-18页 |
·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结构 | 第18-20页 |
·数字地形分析的基本内容 | 第20-21页 |
·数字地形分析中的误差分析 | 第21-23页 |
第3章 基本地形因子的计算 | 第23-40页 |
·常用的高程内插方法 | 第23-27页 |
·线性内插 | 第24页 |
·双线性内插 | 第24-25页 |
·双三次多项式内插 | 第25-27页 |
·常用的内插方法的评述 | 第27页 |
·基本地形因子的计算 | 第27-33页 |
·坡度、坡向 | 第27-29页 |
·距离量算 | 第29-31页 |
·面积量算 | 第31-32页 |
·体积量算 | 第32页 |
·剖面分析 | 第32-33页 |
·软件实现及总结 | 第33-40页 |
·软件实现概述 | 第33-34页 |
·客户端的实现 | 第34-35页 |
·服务端的实现 | 第35-37页 |
·实现结果 | 第37-39页 |
·总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可视性分析 | 第40-55页 |
·两点间的可视性 | 第40-42页 |
·可视域分析 | 第42-44页 |
·可视域分析的常用算法 | 第42-44页 |
·基于DEM数据库的可视域算法 | 第44页 |
·一种基于DEM数据库的改进的Xdraw算法 | 第44-51页 |
·算法的总体设计思路 | 第44-46页 |
·可视性递推的验证 | 第46-48页 |
·扩散后分块的判断顺序 | 第48-49页 |
·边界信息的存储 | 第49页 |
·分块内可视信息的判断 | 第49-50页 |
·算法的终止条件 | 第50-51页 |
·算法综述 | 第51页 |
·实验结果与比较 | 第51-55页 |
·实验结果 | 第51-53页 |
·准确性比较 | 第53页 |
·效率比较 | 第53-54页 |
·总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特征提取 | 第55-72页 |
·特征提取及常用算法 | 第55-56页 |
·地表流水模拟算法 | 第56-58页 |
·算法综述 | 第56-57页 |
·算法的主要步骤 | 第57-58页 |
·水流方向矩阵的计算 | 第58-61页 |
·格网水流方向的判断 | 第58-60页 |
·水流方向矩阵的计算 | 第60-61页 |
·洼地的检测与填平 | 第61-65页 |
·平地流线的确定 | 第65-67页 |
·赏用的平地流线确定算法 | 第65页 |
·改进的平地流线确定算法 | 第65-67页 |
·特征线的提取 | 第67-68页 |
·软件实现及算法评述 | 第68-72页 |
·软件实现 | 第68-70页 |
·地表流水模拟算法的评述 | 第70-72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72-74页 |
·研究总结 | 第72页 |
·研究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