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影法与摄像机定标技术的车牌定位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车牌图像预处理技术 | 第14-21页 |
·引言 | 第14页 |
·图像灰度化 | 第14-15页 |
·图像增强 | 第15-20页 |
·灰度拉伸 | 第15-16页 |
·直方图均衡化 | 第16-17页 |
·图像滤波 | 第17-19页 |
·改进的均值滤波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车牌定位算法 | 第21-30页 |
·引言 | 第21页 |
·车牌区域的规格及特征 | 第21-22页 |
·我国车牌规格 | 第21-22页 |
·我国车牌区域的主要特征 | 第22页 |
·车牌定位特点 | 第22页 |
·车牌定位常用方法 | 第22-29页 |
·基于灰度图像的车牌定位 | 第23-28页 |
·基于彩色图像的车牌定位 | 第28页 |
·基于神经元网络的车牌定位技术 | 第28-29页 |
·基于遗传算法(GA)的汽车牌照提取方法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基于差影法的车辆定位 | 第30-39页 |
·引言 | 第30页 |
·差影法 | 第30-31页 |
·改进的差影法 | 第31-38页 |
·基于路标检测的车辆范围计算 | 第32-34页 |
·Otsu二值化差影图像 | 第34-35页 |
·数学形态学减少抖动干扰 | 第35-36页 |
·区域连通法确定车辆区域 | 第36-37页 |
·区域修正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车牌粗定位算法研究 | 第39-51页 |
·引言 | 第39页 |
·利用车牌灰度图像边缘特征定位车牌区域 | 第39-43页 |
·利用车牌颜色特征定位车牌 | 第43-49页 |
·彩色模型 | 第43-45页 |
·基于HSI模型的颜色分类处理 | 第45-49页 |
·信息融合 | 第49-50页 |
·车牌颜色的判别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车牌精定位算法研究 | 第51-69页 |
·引言 | 第51页 |
·图像的二值化 | 第51-54页 |
·最大类间方差Otsu算法 | 第51-52页 |
·局部阈值二值化法 | 第52-53页 |
·p-tile算法 | 第53-54页 |
·改进的Otsu算法 | 第54页 |
·二值化图像的颜色统一 | 第54-55页 |
·车牌倾斜校正 | 第55-59页 |
·车牌图像的倾斜模式 | 第55-56页 |
·倾斜角检测的一般算法 | 第56-59页 |
·基于摄像机定标的车牌倾角检测 | 第59-66页 |
·摄像机参数标定 | 第59-61页 |
·车牌倾角范围确定 | 第61-64页 |
·倾斜校正 | 第64-65页 |
·双线性插值 | 第65-66页 |
·去除车牌边框 | 第66-68页 |
·估计汽车行驶距离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