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前言 | 第13-19页 |
一、诗人休斯 | 第13-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本文研究对象、方法、结构 | 第16-19页 |
第一章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波希米亚式的种族意识及其书写 | 第19-69页 |
第一节 自我认同:英雄主义的种族意识 | 第20-41页 |
1.种族身份的认同 | 第20-27页 |
2.美国民族身份的诉求 | 第27-32页 |
3.自由的信念:种族平等之路 | 第32-41页 |
第二节 自我发现:诗歌视角与题材 | 第41-60页 |
1.唯美主义的种族艺术观 | 第41-46页 |
2.种族发现与诗歌艺术视角的变换 | 第46-52页 |
3.种族发现与诗歌主题 | 第52-60页 |
第三节 自我表现:波希米亚式的种族书写 | 第60-69页 |
1.惠特曼诗歌传统与休斯的诗歌艺术 | 第60-65页 |
2.黑人文化元素与民族意识表达 | 第65-69页 |
第二章 红色年代激进的政治表达 | 第69-113页 |
第一节 激进的种族政治倾向 | 第70-85页 |
1.左倾政治观 | 第70-77页 |
2.激进的社会理想 | 第77-81页 |
3.激进的变革手段 | 第81-85页 |
第二节 左翼诗歌与红色主题 | 第85-99页 |
1.艺术观转向 | 第85-89页 |
2.诗歌艺术视角的拓展 | 第89-92页 |
3.激进诗歌主题 | 第92-99页 |
第三节 走向人民阵线美学的诗歌 | 第99-113页 |
1.作为宣传的诗歌 | 第99-107页 |
2.人民阵线诗歌 | 第107-113页 |
第三章 从革命到抗议:40年代的诗歌 | 第113-151页 |
第一节 走向含蓄的政治观 | 第113-123页 |
1.含蓄的政治观 | 第114-118页 |
2.政治环境、政治意识、艺术观 | 第118-123页 |
第二节 艺术立场的现实主义回归 | 第123-139页 |
1.吉姆克鲁体制 | 第124-131页 |
2.民族文化问题 | 第131-137页 |
3.黑人女性问题 | 第137-139页 |
第三节 大众现代主义诗歌艺术中的政治表达 | 第139-151页 |
1.黑人音乐作为政治表达 | 第140-145页 |
2.含蓄的表意策略 | 第145-151页 |
第四章 麦卡锡时期之后:压抑的政治意识与诗歌艺术的实验 | 第151-175页 |
第一节 政治意识与艺术责任 | 第151-159页 |
1.压抑的政治意识 | 第152-156页 |
2.艺术领先的诗学观 | 第156-159页 |
第二节 作为艺术题材的政治 | 第159-167页 |
1.种族作为艺术之源 | 第159-162页 |
2.正面的黑人形象 | 第162-165页 |
3.精神状态作为艺术题材 | 第165-167页 |
第三节 诗歌艺术的实验与政治意识的补偿 | 第167-175页 |
1.惠特曼风格 | 第167-169页 |
2.幽默与诗歌形式 | 第169-171页 |
3.激进的诗歌实验 | 第171-175页 |
结语:艺术与政治的互动 | 第175-183页 |
一、艺术与政治的互渗互补 | 第175-178页 |
二、作为艺术与政治互动产物的美学特征 | 第17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88页 |
后记 | 第188-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