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4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烯烃聚合催化剂 | 第13-20页 |
·铬系催化剂 | 第13页 |
·Ziegler-Natta催化剂 | 第13-16页 |
·茂金属催化剂 | 第16-19页 |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 第19-20页 |
2 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组成及作用 | 第20-29页 |
·MgCl_2载体及作用 | 第20-21页 |
·助催化剂 | 第21-22页 |
·内外给电子体 | 第22-23页 |
·催化体系各组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23-25页 |
·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与催化机理 | 第25-26页 |
·催化剂活性中心浓度的测定 | 第26-29页 |
·异相催化体系活性中心多分散性的研究 | 第29页 |
3 Ziegler-Natta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 第29-31页 |
4 课题的提出 | 第31-3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4-42页 |
1 单体与试剂 | 第34页 |
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36页 |
·2,6-二异丙基苯酚改性TK(cat-1)催化剂的制备(cat-2) | 第34-35页 |
·负载型催化剂TiCl_4/MgCl_2(cat-3)及其改性催化剂(cat-4)的制备 | 第35-36页 |
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6-38页 |
·催化剂中钛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催化剂红外表征 | 第37页 |
·催化剂中2,6-二异丙基苯酚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4 聚合 | 第38-39页 |
·乙烯与1-己烯常压共聚合 | 第38-39页 |
·乙烯与1-己烯常压加氢共聚合 | 第39页 |
5 共聚物分级 | 第39页 |
6 淬灭实验 | 第39-40页 |
·1-己烯均聚 | 第39页 |
·1-己烯与少量乙烯共聚 | 第39-40页 |
7 聚合物的表征 | 第40-42页 |
·核磁共振分析(~(13)C-NMR)分析 | 第40页 |
·高温和常温凝胶滲透色谱(GPC)分析 | 第40页 |
·热分析 | 第40页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法分析 | 第40-42页 |
第三章 TK及其改性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研究 | 第42-62页 |
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2-43页 |
·催化剂中钛的百分含量 | 第42页 |
·催化剂中的2,6-二异丙基苯酚含量 | 第42-43页 |
·红外表征 | 第43页 |
2 乙烯与1-己烯聚合规律研究 | 第43-60页 |
·不同的1-己烯浓度对聚合行为的影响 | 第43-47页 |
·2,6-二异丙基苯酚改性催化剂(cat-2)对共聚物序列结构的影响 | 第47-50页 |
·2,6-二异丙基苯酚对催化剂活性中心分布的影响 | 第50-60页 |
3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TiCl_4/MgCl_2及其改性催化剂催化乙烯/1-己烯共聚合研究 | 第62-86页 |
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2-63页 |
·催化剂中钛的百分含量 | 第62页 |
·催化剂中的2,6-二异丙基苯酚含量 | 第62页 |
·红外表征 | 第62-63页 |
2 乙烯与1-己烯聚合规律研究 | 第63-77页 |
·不同的1-己烯浓度对聚合行为的影响 | 第63-66页 |
·共聚物分级后各级份的分子量差异 | 第66-67页 |
·2,6-二异丙基苯酚改性催化剂(cat-4)对共聚物序列结构的影响 | 第67-69页 |
·共聚物热分析 | 第69-70页 |
·2,6-二异丙基苯酚对催化剂活性中心分布的影响 | 第70-77页 |
3 加氢条件下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研究 | 第77-85页 |
·不同氢气浓度对聚合行为的影响 | 第78-82页 |
·共聚物分级后各级份的分子量差异 | 第82-83页 |
·氢调对共聚物序列结构影响 | 第83-85页 |
4 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TiCl_4/MgCl_2及其改性催化剂催化1-己烯均聚研究 | 第86-92页 |
1 淬灭实验结果 | 第87-89页 |
·1-己烯均聚及加氢均聚 | 第87-89页 |
2 芳氧配体对活性中心的作用机理 | 第89-90页 |
3 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