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一、西方近代平等理论和民族平等思想的诞生 | 第8-12页 |
(一) 近代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诞生——民族国家的诞生 | 第8-9页 |
(二)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中的平等理论 | 第9-10页 |
(三) 资产阶级革命反封建等级制度 | 第10-12页 |
二、列宁民族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 | 第12-19页 |
(一) 俄国封建主义与多民族状况 | 第12-15页 |
(二) 俄国资本主义兴起 | 第15-16页 |
(三) 俄国资产阶级构成 | 第16-18页 |
1. 由农民、市民、商人起家 | 第16-17页 |
2. 由贵族地主转化而成的 | 第17-18页 |
(四) 俄国无产阶级的发展 | 第18-19页 |
三、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的内容 | 第19-43页 |
(一)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的提出 | 第20-23页 |
1. “民族平等”的提出 | 第20-21页 |
2. “民族自决权”的提出 | 第21-23页 |
(二)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3-43页 |
1. 关于“民族自决权”理论 | 第24-29页 |
2.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及联邦制建立 | 第29-35页 |
3. 从“形式平等”到“事实上平等”的民族法理论 | 第35-43页 |
四、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的启示 | 第43-59页 |
(一) 民族平等与联邦制 | 第44-50页 |
1. 民族问题与联邦制 | 第44-45页 |
2. 苏联联邦制的经验教训 | 第45-50页 |
(二) 完善民族法制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根本保证 | 第50-59页 |
1. 构建我国民族法律体系 | 第52-55页 |
2. 继续完善发展我国民族法制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