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入户抢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8页 |
第2章 “入户抢劫”中“户”的界定 | 第8-17页 |
·“户”的概念 | 第8-11页 |
·语义上的“户” | 第8页 |
·刑法上的“户” | 第8-11页 |
·“户”的具体范围 | 第11-17页 |
·兼具公民生活居住与生产经营功能的场所 | 第11-13页 |
·集体宿舍 | 第13页 |
·两人以上合租的房屋 | 第13-14页 |
·居民的院子与楼道 | 第14-16页 |
·租住宾馆、旅店的客房 | 第16页 |
·临时简易建筑物 | 第16-17页 |
第3章 “入户抢劫”中“入户”的理解 | 第17-21页 |
·“入户”的主观要素 | 第17-19页 |
·行为人对“户”的主观认识 | 第17-18页 |
·行为人“入户”的目的性 | 第18-19页 |
·“入户”的方式 | 第19-21页 |
·非法方式的“入户” | 第19-20页 |
·合法方式的“入户” | 第20-21页 |
第4章 “入户”与“抢劫行为”关系的判断 | 第21-25页 |
·“入户”对“抢劫行为”的限制 | 第21-23页 |
·“抢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 | 第23-24页 |
·在户内抢劫的对象 | 第24-25页 |
第5章 转化型入户抢劫的认定 | 第25-37页 |
·转化型入户抢劫前提条件 | 第25-29页 |
·先行行为的类型 | 第25-27页 |
·先行行为的性质 | 第27-29页 |
·转化型入户抢劫目的条件 | 第29-31页 |
·转化型入户抢劫的方法条件 | 第31-34页 |
·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 | 第31页 |
·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程度 | 第31-34页 |
·转化型入户抢劫的时空条件 | 第34-37页 |
第6章 “入户抢劫”的共犯形态分析 | 第37-46页 |
·入户抢劫的共犯类型 | 第37-40页 |
·事前通谋的共同入户抢劫 | 第37-39页 |
·事前无通谋的共同入户抢劫 | 第39-40页 |
·入户抢劫共犯实行过限 | 第40-46页 |
·共犯实行过限与入户抢劫的认定 | 第40-43页 |
·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认定 | 第43-4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