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面探测车辆驱动轮牵引性能研究
提要 | 第1-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引言 | 第11页 |
·车辆地面力学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车辆地面力学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车辆地面力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车辆地面力学的研究机构 | 第13-14页 |
·国外车辆地面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车辆地面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深空探测中的车辆地面力学研究概述 | 第17-20页 |
·深空探测车辆地面力学研究的特殊性与必要性 | 第17-18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深空探测地面力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模拟月壤研究简介 | 第20-23页 |
·月壤简介 | 第20-21页 |
·模拟月壤研制的意义 | 第21-22页 |
·模拟月壤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22-23页 |
·离散单元法研究概述 | 第23-27页 |
·离散单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23-24页 |
·离散单元法的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离散单元法在地面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第26-27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月面-车辆力学试验用模拟月壤研究 | 第30-48页 |
·引言 | 第30页 |
·模拟月壤的原料与制备 | 第30-31页 |
·原料 | 第30-31页 |
·制备 | 第31页 |
·性能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31-38页 |
·试样的物理性能 | 第31-33页 |
·粒径分布 | 第33-35页 |
·抗剪强度 | 第35-36页 |
·压缩性能 | 第36-37页 |
·颗粒形态 | 第37页 |
·矿物成分 | 第37-38页 |
·模拟月壤与月壤和JSC-1 的比较 | 第38-43页 |
·月壤物理力学性质 | 第38-39页 |
·比重比较 | 第39页 |
·孔隙比和松散密度比较 | 第39-40页 |
·内摩擦角与凝聚力比较 | 第40-41页 |
·压缩性比较 | 第41页 |
·颗粒形态比较 | 第41-42页 |
·粒径比较 | 第42-43页 |
·模拟月壤三轴试验 | 第43-45页 |
·三轴试验 | 第43-44页 |
·三轴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模拟月壤硬度试验 | 第45-47页 |
·模拟月壤硬度试验设备 | 第45-46页 |
·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月面探测车辆驱动轮牵引性能土槽试验研究 | 第48-69页 |
·引言 | 第48页 |
·月壤-车轮土槽系统研制 | 第48-51页 |
·月壤-车轮土槽系统方案设计 | 第48-50页 |
·月壤-车轮土槽系统机械结构 | 第50页 |
·月壤-车轮土槽测控系统 | 第50-51页 |
·驱动轮牵引性能土槽试验 | 第51-55页 |
·试验目的与意义 | 第51-52页 |
·试验指标 | 第52页 |
·试验过程 | 第52-53页 |
·相关实验数据获取与分析 | 第53-55页 |
·驱动轮下模拟月壤剪切破坏分析 | 第55-58页 |
·驱动轮的行驶推力和行驶阻力 | 第55页 |
·不同结构参数驱动轮对模拟月壤破坏分析 | 第55-57页 |
·不同滑转率对驱动轮下模拟月壤破坏分析 | 第57页 |
·驱动轮对不同介质破坏分析 | 第57-58页 |
·车轮结构参数对驱动轮牵引特性影响 | 第58-64页 |
·被试轮设计 | 第58-60页 |
·轮宽对驱动轮牵引性能影响 | 第60-61页 |
·轮径对驱动轮牵引性能影响 | 第61-63页 |
·轮刺高度对驱动轮牵引性能影响 | 第63页 |
·轮刺分布密度对驱动轮牵引性能影响 | 第63-64页 |
·行驶参数对驱动轮牵引特性影响 | 第64-67页 |
·载荷对驱动轮牵引性能影响 | 第64-65页 |
·转速对驱动轮牵引性能影响 | 第65-66页 |
·模拟月壤硬度对驱动轮牵引性能影响 | 第66页 |
·介质变化对月面探测车辆牵引性能影响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驱动轮与月壤相互作用数学模型及其仿真分析 | 第69-88页 |
·引言 | 第69页 |
·月壤承压、剪切及承载特性模型 | 第69-73页 |
·分析思路与方法 | 第69-70页 |
·月壤承压特性模型 | 第70页 |
·月壤剪切特性模型 | 第70-72页 |
·月壤承载特性模型 | 第72-73页 |
·驱动轮与月壤相互作用数学模型 | 第73-79页 |
·驱动轮与月壤相互作用分析 | 第73-74页 |
·基于承压模型的驱动轮滚动阻力 | 第74-75页 |
·基于承载模型的驱动轮推土阻力 | 第75-76页 |
·基于剪切模型的月面附着力 | 第76-77页 |
·驱动轮扭矩 | 第77页 |
·驱动轮滑转沉陷 | 第77-78页 |
·驱动轮与月壤相互作用通过性能评价指标 | 第78-79页 |
·模拟月壤压板试验与履带板试验 | 第79-82页 |
·模拟月壤压板试验 | 第79-80页 |
·参数变化对载荷-沉陷影响 | 第80页 |
·模拟月壤履带板试验 | 第80-81页 |
·参数变化对剪应力-位移影响 | 第81-82页 |
·驱动轮与月壤相互作用仿真分析 | 第82-87页 |
·仿真程序设计 | 第82-83页 |
·土槽验证试验 | 第83页 |
·仿真分析 | 第83-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月壤离散元接触力学模型 | 第88-113页 |
·引言 | 第88页 |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思想与特点 | 第88-90页 |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思想 | 第88-89页 |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假设 | 第89页 |
·颗粒流方法的特点 | 第89-90页 |
·颗粒流方法的物理模型及参数的确定 | 第90-98页 |
·单元接触力学模型 | 第90-91页 |
·基本物理模型 | 第91-94页 |
·离散单元接触计算策略 | 第94-95页 |
·物理参数的确定 | 第95-98页 |
·月壤离散元接触力学模型 | 第98-109页 |
·线性刚度接触力学模型 | 第98-99页 |
·离散元模拟月壤细观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99-101页 |
·离散元模拟双轴试验 | 第101-104页 |
·细观参数变化对宏观性能的影响 | 第104-108页 |
·月壤离散元接触力学模型 | 第108-109页 |
·模拟压板与履带板试验 | 第109-111页 |
·模拟压板试验 | 第109-110页 |
·模拟履带板试验 | 第110-111页 |
·离散元模拟月壤与土槽用模拟月壤对比 | 第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六章 月面探测车辆驱动轮牵引性能细观离散元分析 | 第113-133页 |
·引言 | 第113页 |
·PFC2D 模拟土槽-被试轮系统的生成 | 第113-116页 |
·模拟被试轮―土槽系统 | 第113-115页 |
·滑转沉降速度确定 | 第115页 |
·滑转时前进速度确定 | 第115-116页 |
·离散元模拟试验 | 第116页 |
·土槽试验与离散元模拟试验的对比分析 | 第116-120页 |
·验证试验条件 | 第116-117页 |
·验证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7-120页 |
·微重力条件下月面探测车辆牵引性能 | 第120-123页 |
·离散元模拟试验条件 | 第120-1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1-123页 |
·驱动轮下月壤颗粒变化细观分析 | 第123-131页 |
·细观分析方法 | 第123页 |
·光滑轮下颗粒的位移分析 | 第123-125页 |
·光滑轮下颗粒的速度分析 | 第125-127页 |
·有刺轮下颗粒的位移分析 | 第127-128页 |
·有刺轮下颗粒的速度分析 | 第128-130页 |
·驱动轮下颗粒孔隙率变化分析 | 第130-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3-137页 |
·主要结论 | 第133-136页 |
·研究展望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科研和获奖情况 | 第147-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摘要 | 第150-153页 |
ABSTRACT | 第153-157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