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冷冲压(钣金加工)论文--冷冲压工艺论文

冲压成形回弹仿真的刚性单元法研究

提要第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1.1) 回弹问题的提出第7-9页
 (1.2) 回弹问题的研究进展第9-12页
 (1.3) 本文的核心内容第12-15页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第15-38页
 (2.1) 回弹问题第15-19页
  (2.1.1) 回弹的力学机理第15-17页
  (2.1.2) 回弹的影响因素第17-19页
 (2.2) 基本算法第19-23页
  (2.2.1) 动力显式算法第19-21页
  (2.2.2) 静力隐式算法第21-22页
  (2.2.3) 算法总结第22-23页
 (2.3) 仿真建模理论概要第23-26页
 (2.4) BT壳单元有限元模型第26-34页
  (2.4.1) 坐标系和运动学特征第26-28页
  (2.4.2) 应变、应力、等效结点内力第28-32页
  (2.4.3) 单元平衡方程第32-34页
 (2.5) 屈服准则第34-38页
  (2.5.1) Hill横向异性模型第34-35页
  (2.5.2) Barlat 1989 模型第35-36页
  (2.5.3) Barlat 1991 模型第36-38页
第三章 刚性单元方法第38-55页
 (3.1) 增量非线性分析第38-40页
 (3.2) 刚体规则第40-41页
 (3.3) 自然变形与刚体位移第41-42页
 (3.4) 二维梁几何刚度矩阵第42-44页
 (3.5) 增量迭代分析用的预测器与修正器第44-46页
 (3.6) 扩展到三维刚性梁第46-47页
 (3.7) 扩展到三维刚体单元片第47-55页
第四章 算法的实现第55-70页
 (4.1) 自然变形的有限元方程第55-57页
 (4.2) 临界时间步长第57-58页
 (4.3) 动力显示中心差分方程第58-60页
 (4.4) 回弹中的刚体位移第60-64页
  (4.4.1) 创建刚性梁单元第60-63页
  (4.4.2) 计算梁单元端点受力第63-64页
 (4.5) 自然变形位移与刚体位移求和第64页
 (4.6) 算例第64-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摘要第76-78页
ABSTRACT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圆柱插补指令的车削中心柱面铣削CAM模块的研究
下一篇:冲压成形CAE软件KMAS后处理若干功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