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世界各国新闻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新闻事业史论文

从《申报》杨乃武案看重大社会新闻的报道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8-14页
 一、选题意义第8-9页
 二、文献回顾第9-13页
  1. 杨乃武案真相的还原研究第9-10页
  2. 《申报》与杨乃武案关系的研究第10页
  3. 杨乃武案昭雪原因的研究第10-11页
  4. 对清朝司法制度的研究第11-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申报》早期对社会新闻的模糊探索第14-19页
 第一节 建立新闻采集网络,丰富新闻来源第14-15页
 第二节 《申报》早期社会新闻形式的初步尝试第15-17页
  一、写作内容方面的尝试第15-16页
  二、写作手法方面的尝试第16-17页
 第三节 杨月楼案件——《申报》早期社会新闻特色的初步展示第17-19页
第二章 杨乃武案件——《申报》成功报道社会新闻的典型第19-33页
 第一节 杨乃武案始末第20-24页
  一、杨乃武、小白菜与葛品连第20-21页
  二、案情发端第21页
  三、知县初讯第21-22页
  四、杭州府再审第22-23页
  五、到北京告“御状”第23页
  六、刑部大审第23-24页
 第二节 《申报》对杨乃武案的成功报道第24-33页
  一、桃色新闻初现报端第25-26页
  二、新闻价值的初步提炼第26页
  三、新闻调查进一步挖掘新闻的价值点第26-28页
  四、跟踪式报道使该案高潮迭起第28-30页
  五、刑部审讯掀起报道的最高潮第30-32页
  六、继续跟踪,直至案情完结第32-33页
第三章 《申报》杨乃武案与当代重大社会新闻报道第33-45页
 第一节 《申报》对报道手法创新探索的借鉴第33-38页
  一、充分发挥连续报道的传播优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第33页
  二、灵活运用各种文体,使报道高潮迭起第33-34页
  三、抓准报道时机,使新闻报道发挥最佳效果第34-35页
  四、生动的现场短新闻,对报纸文体的改进,作了有益尝试第35-36页
  五、延续性标题的运用,提示了该案发展的脉络第36-37页
  六、恰当的版面处理,不断让杨乃武案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第37-38页
 第二节 《申报》精神的启示第38-45页
  一、新闻敏感性强,迅速抓住了案情的要点第38页
  二、坚持真理,敢于探索和质询,社会责任感强第38-39页
  三、观点鲜明,立意高第39-42页
  四、“有闻必录”,坚持不懈地查找各种消息第42页
  五、抵制了地方官员对《申报》报道此案的干扰第42-43页
  六、重视读者来信.坚持和读者互动第43-45页
结语第45-50页
附录:申报对杨案的报道全程(共78篇)第50-52页
参考资料第52-54页
后记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裂变的文化—近代上海市民的消费图景--以1926-1937年《良友》广告为例
下一篇:关于自杀题材报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