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符号与缩写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基于体积放大技术的单个DNA分子的检测 | 第12-37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实验部分 | 第15-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5-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高压灭菌 | 第16-17页 |
·磁球的清洗 | 第17页 |
·DNA的单分子显微观测 | 第17-19页 |
·检测探针在磁球表面的化学键合 | 第17-18页 |
·捕捉探针及目标DNA在聚乙烯微孔板上的固定 | 第18页 |
·键合上探针的磁球与微孔板内里的目标DNA的结合定 | 第18页 |
·显微镜观测 | 第18-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33页 |
·目标DNA、捕捉探针和检测探针的选择与确定 | 第19页 |
·杂交条件的选择 | 第19-31页 |
·杂交方式的选择 | 第19-21页 |
·杂交缓冲液浓度的选择 | 第21-22页 |
·磁球与目标DNA,捕捉与目标DNA的比例选择 | 第22页 |
·清洗次数的选择 | 第22-25页 |
·磁球的计数 | 第25-30页 |
·杂交时间的选择 | 第30-31页 |
·DNA单分子计数检测线性范围 | 第31-32页 |
·误差讨论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第二章 基于纳米磁球技术对DNA单分子的电化学检测 | 第37-72页 |
·引言 | 第37-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50页 |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1-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50页 |
·检测探针1在磁球表面的化学键合 | 第43-44页 |
·捕捉探针及目标DNA在聚乙烯微孔池内的固定 | 第44页 |
·键合探针1的磁球与微孔池上的目标DNA的结合 | 第44页 |
·磁球从微孔板上解脱及用碱性磷酸酶修饰 | 第44-45页 |
·AP-labeled MNBs以及AP-p2-DNA-p1-DNA-MNBs的制备 | 第45页 |
·荧光标记磁球荧光强度的测定 | 第45-47页 |
·微升级检测池的制作 | 第45-46页 |
·键合探针1磁球的荧光标记和荧光强度的测定 | 第46-47页 |
·聚乙烯板上的键合探针1磁球的荧光标记及测定 | 第47页 |
·电化学检测碱性磷酸酶修饰磁球 | 第47-50页 |
·碳纤维束微盘电极的制作及处理 | 第47页 |
·循环伏安法测苯酚 | 第47-48页 |
·碱性磷酸酶修饰的磁球的电化学检测装置 | 第48-49页 |
·碱性磷酸酶修饰的磁球的电化学检测 | 第49-50页 |
·从微孔板上解脱磁球的电化学检测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7页 |
·检测探针1在磁球表面的化学键合 | 第50-52页 |
·捕捉探针及目标DNA在链霉亲和素修饰聚乙烯微孔板上的固定 | 第52-54页 |
·单个键合探针1的磁球与微孔板上单个目标DNA的结合以及磁球从微孔板上解脱 | 第54-55页 |
·苯酚的循环伏安特性 | 第55-56页 |
·对应单个目标DNA分子的单个AP-p1-DNA-p2-DNA-MNB的电化学检测 | 第56-61页 |
·目标DNA分子的定量测定 | 第61-67页 |
·结论 | 第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