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建构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一、法治的基本理念第9-12页
 1、法治的科学内涵第9-11页
 2、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第11-12页
二、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联性第12-21页
 1、法治与和谐社会具有现实和逻辑上的契合性第12-17页
  (1) 法治与和谐社会内在关联性的现实依据第12-14页
  (2) 法治与和谐社会的逻辑契合点第14-17页
 2、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政治保证第17-21页
  (1) 法治为实现人民民主提供重要保障第17页
  (2) 法治能够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第17-18页
  (3) 法治为构建诚信体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18-19页
  (4) 法治为激发社会活力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第19页
  (5) 法治能够有效化解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第19-20页
  (6) 法治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创造良好的条件第20-21页
三、构筑走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之路第21-46页
 1、培植法律信仰,树立宪法权威第21-25页
  (1)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努力培植公民的法律信仰第21-23页
  (2) 树立宪法权威是法治的必由之路第23-25页
 2、培育公民社会,健全和完善权力制约机制第25-29页
  (1) 公民社会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第25-26页
  (2) 培育公民社会是加强权力制约机制的重要途径第26-27页
  (3) 发展民间组织是培育公民社会的重要选择第27-29页
 3、建设法治政府,加强依法行政第29-35页
  (1) 法治政府的内涵第29-31页
  (2) 法治政府在法治建构中的地位第31-32页
  (3) 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探析第32-35页
 4、构建公正的司法机制,维护司法权威第35-42页
  (1) 司法公正是维护司法权威的前提第35-38页
  (2) 实现司法独立是维护司法权威的必要条件第38-40页
  (3) 完善司法体制是维护司法权威的重要措施第40-42页
 5、实现党的领导法治化第42-46页
  (1) 党的领导的法治化是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第42-45页
  (2) 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统一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前我国公共应急法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唐代家庭犯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