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根系研究的历史 | 第12-13页 |
·植物根系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根系参数的研究 | 第15-16页 |
·植物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 第16-17页 |
·植物根系结构与群落演替的研究 | 第17-18页 |
·草地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研究 | 第18页 |
·根系组成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试验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案 | 第20页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试验样地的选择和布置 | 第21页 |
·土壤容重的测定 | 第21页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21页 |
·草地植被调查 | 第21页 |
·草地根系取样方法 | 第21-22页 |
·草地根系参数的测定方法 | 第22页 |
·试验样地基本概况 | 第22页 |
·数据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云雾山天然草地土壤物理特性的研究 | 第24-31页 |
·引言 | 第24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24页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24页 |
·土壤容重的测定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天然草地不同坡面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 第25-27页 |
·天然草地不同坡向土壤容重的变化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不同天然草地类型土壤含水量的分布情况 | 第28-29页 |
·不同天然草地类型土壤容重的变化情况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点 | 第30页 |
·天然草地土壤容重的变化过程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云雾山天然草地根系垂直分布特征 | 第31-45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32页 |
·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 | 第32页 |
·草地根系取样方法 | 第32页 |
·草地根系参数的测定方法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1页 |
·天然草地不同土层植被根系参数的显著性分析 | 第32-35页 |
·天然草地不同土层根系的垂直分布变化 | 第35-38页 |
·天然草地根系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页 |
·天然草地植被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相关性 | 第38-41页 |
·讨论 | 第41-44页 |
·天然草地根系参数的分布特征 | 第41-43页 |
·天然草地植被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关系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天然草地根系参数和土壤物理特性的关系 | 第45-50页 |
·引言 | 第4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45页 |
·草地根系取样方法 | 第45页 |
·草地根系参数的测定方法 | 第45页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土壤容重的测定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封禁草地不同坡向植被根系参数和土壤物理特性的关系 | 第46-47页 |
·未封禁草地不同坡向植被根系参数和土壤物理特性的关系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