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分支科学论文--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产业融合的内涵分析第11-22页
 (一) 产业融合理论评述第11-13页
 (二) 产业融合的发展历程第13-17页
  1.统工业化时代孕育产业融合的萌芽——技术融合第14-15页
  2. 信息化时代产业融合不断壮大第15-17页
  3. 个别的产业和产业群体第17页
 (三) 产品融合是判断产业融合的关键第17-18页
 (四) 产业融合的实质是知识要素占据统治地位第18-22页
  1. 主导性要素发生更迭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征第19-20页
  2. 产业融合是知识成为主导性要素的必然结果第20-22页
二、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第22-29页
 (一) 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含义第22-24页
 (二) 产业融合背景下的结构转换新变化第24-27页
  1. 传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结构转换第24-25页
  2. 产业融合下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新变化第25-27页
 (三) 产业融合提升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作用机制第27-29页
  1. 改变企业竞争合作关系,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产业结构高度化内在驱动力第27-28页
  2. 改变技术结构层次,提升人才素质,为产业结构高度化提供技术支持与智力保障第28页
  3. 改变产业要素供给弹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第28-29页
三、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路径选择第29-39页
 (一) 产业融合、产业结构高度化、新型工业化的相互关系分析第30-33页
  1. 新型工业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实现的必经之路第30-32页
  2. 产业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规定性第32-33页
 (二) 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现状及路径选择第33-36页
  1. 基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国际比较第33-34页
  2. 我国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现状第34-36页
 (三)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选择第36-39页
  1. 制定合理的产业技术政策,走科技兴国之路第36页
  2. 推进信息化业务关系,实现业务融合第36-37页
  3. 建立实现产业融合的企业主体机制第37页
  4. 大力发展教育,消除产业融合的人才瓶颈第37-38页
  5. 政府要为产业融合创造好的支持环境第38-39页
结束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下一篇:港口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