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阐述 | 第10-18页 |
(一) 县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10-15页 |
1. 县域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 第10-11页 |
2. 县域经济的运行机理 | 第11-12页 |
3. 县域经济的发展机制 | 第12-15页 |
(二)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理念 | 第15-17页 |
1.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理念的思想来源 | 第15-16页 |
2.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 | 第16-17页 |
(三)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1. 区域分工与协作理论 | 第17页 |
2. 协同理论 | 第17-18页 |
3.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 第18页 |
二、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现实考察 | 第18-34页 |
(一) 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18-25页 |
1. 中部县域经济概况及发展成就 | 第18-22页 |
2. 中部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二) 协同发展是中部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 第25-28页 |
1. 协同发展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 第25-26页 |
2. 协同发展是增强中部县域经济能力的现实要求 | 第26-28页 |
(三)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可行性 | 第28-31页 |
1. 中央支持提供了政策机遇 | 第28页 |
2. 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 第28-29页 |
3. 中部县域自身具备协同发展的优势 | 第29-31页 |
(四)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面临多重障碍 | 第31-34页 |
1. “地区本位”发展理念的障碍 | 第31页 |
2. 条块分割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 | 第31-32页 |
3. 地区间利益难以协调的难题 | 第32-33页 |
4. 县域间发展不平衡的制约 | 第33-34页 |
三、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实施构想 | 第34-48页 |
(一)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34-37页 |
1. 国外经验借鉴:以欧盟为例 | 第34-35页 |
2. 国内经验借鉴: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 第35-36页 |
3. 国内外经验总结 | 第36-37页 |
(二)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 第37-40页 |
1. 发展原则 | 第37-39页 |
2. 发展方式 | 第39-40页 |
(三)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分析 | 第40-44页 |
1. 粮食业 | 第40-41页 |
2. 交通物流业 | 第41-42页 |
3. 劳务业 | 第42-43页 |
4. 旅游业 | 第43-44页 |
(四)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 | 第44-48页 |
1. 发挥企业集团和行业协会的自组织协调功能 | 第44-45页 |
2. 组建跨行政区的专门组织协调机构 | 第45-46页 |
3. 重构县域经济发展和县级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46-47页 |
4. 制定保障协同发展的政策法规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