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页
一、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阐述第10-18页
 (一) 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第10-15页
  1. 县域经济的内涵和特征第10-11页
  2. 县域经济的运行机理第11-12页
  3. 县域经济的发展机制第12-15页
 (二)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理念第15-17页
  1.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理念的思想来源第15-16页
  2.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第16-17页
 (三)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依据第17-18页
  1. 区域分工与协作理论第17页
  2. 协同理论第17-18页
  3.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第18页
二、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现实考察第18-34页
 (一) 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第18-25页
  1. 中部县域经济概况及发展成就第18-22页
  2. 中部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第22-25页
 (二) 协同发展是中部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第25-28页
  1. 协同发展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第25-26页
  2. 协同发展是增强中部县域经济能力的现实要求第26-28页
 (三)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可行性第28-31页
  1. 中央支持提供了政策机遇第28页
  2. 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第28-29页
  3. 中部县域自身具备协同发展的优势第29-31页
 (四)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面临多重障碍第31-34页
  1. “地区本位”发展理念的障碍第31页
  2. 条块分割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第31-32页
  3. 地区间利益难以协调的难题第32-33页
  4. 县域间发展不平衡的制约第33-34页
三、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实施构想第34-48页
 (一)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借鉴第34-37页
  1. 国外经验借鉴:以欧盟为例第34-35页
  2. 国内经验借鉴:以长江三角洲为例第35-36页
  3. 国内外经验总结第36-37页
 (二)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式第37-40页
  1. 发展原则第37-39页
  2. 发展方式第39-40页
 (三)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分析第40-44页
  1. 粮食业第40-41页
  2. 交通物流业第41-42页
  3. 劳务业第42-43页
  4. 旅游业第43-44页
 (四) 中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第44-48页
  1. 发挥企业集团和行业协会的自组织协调功能第44-45页
  2. 组建跨行政区的专门组织协调机构第45-46页
  3. 重构县域经济发展和县级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第46-47页
  4. 制定保障协同发展的政策法规第47-48页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下一篇: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