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 一 前言 | 第11-24页 |
| (一)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病理特征 | 第11-14页 |
| 1.阿尔茨海默病 | 第11页 |
| 2.AD的病理特征 | 第11-14页 |
| ·老年斑 | 第12页 |
| ·神经纤维缠结 | 第12-14页 |
| ·神经元间突触(synapse)连接减弱与细胞凋亡 | 第14页 |
| (二) AD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策略 | 第14-20页 |
| 1.Amyloid β-peptide(Aβ)与Alzheimer's disease(AD) | 第15-18页 |
| 2.Cu~(2+)与β-淀粉样蛋白 | 第18-19页 |
| 3.治疗策略 | 第19-20页 |
| (三)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0-24页 |
| 1.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Aβ结构研究 | 第21-22页 |
| ·Cu~(2+)对不同聚集状态Aβ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21页 |
| ·Cu~(2+)对Aβ沉积的影响 | 第21-22页 |
| ·Aβ与铜离子络合的氨基酸位点分析 | 第22页 |
| ·不同结构的Aβ活化小胶质细胞的能力研究 | 第22页 |
| 2.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 3.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 二 材料与方法 | 第24-41页 |
| (一) 实验材料 | 第24-28页 |
| 1 动物来源 | 第24页 |
| 2 试剂及仪器 | 第24-28页 |
| ·培养基及其添加剂 | 第24页 |
| ·其它试剂 | 第24-25页 |
| ·Aβ多肽 | 第25页 |
| ·试剂配制 | 第25-27页 |
|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 (二) 实验方法 | 第28-41页 |
| 1.小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 | 第28-31页 |
| ·培养前的准备 | 第28-29页 |
| ·器械 | 第28页 |
| ·器皿 | 第28-29页 |
| ·神经胶质细胞的培养 | 第29-30页 |
| ·准备 | 第29页 |
| ·分离细胞 | 第29-30页 |
| ·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 | 第30页 |
| ·小胶质细胞的鉴定 | 第30-31页 |
| 2.BV2小胶质细胞瘤的培养 | 第31-33页 |
| 3.多肽的制备及实验分组 | 第33-37页 |
| ·多肽制备 | 第33-34页 |
| ·实验分组 | 第34-35页 |
| ·Cu~(2+)对Aβ多肽的二级结构及其沉积状态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圆二色光谱(Circular Dichroism)的原理 | 第34-35页 |
| ·Cu~(2+)对Aβ肽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35-37页 |
| ·圆二色分析 | 第35-36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6页 |
| ·沉积分析 | 第36页 |
|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 4.Aβ肽与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研究分析 | 第37-40页 |
| ·Real-time PCR分析 | 第37-39页 |
| ·TNF-α分析 | 第39页 |
| ·产生NO量的分析 | 第39-40页 |
| 5.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41-53页 |
| (一) Cu~(2+)对Aβ结构影响的分析 | 第41-48页 |
| 1 Cu~(2+)对寡聚体Aβ和Aβ纤维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41-43页 |
| 2 Cu~(2+)对寡聚体Aβ和Aβ纤维沉积的影响 | 第43-46页 |
| 3.运用Aβ突变体对参与与Cu~(2+)络合的氨基酸位点研究 | 第46-48页 |
| (二) 不同结构的Aβ活化小胶质细胞的能力研究 | 第48-53页 |
| 1.分离纯化后小胶质细胞的鉴定和形态学观察 | 第48页 |
| 2.寡聚体Aβ和Aβ纤维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Cu~(2+)的作用 | 第48-53页 |
| 四 讨论 | 第53-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附录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 附件 | 第72-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