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和臭氧灭活水中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的效果评价及灭活机制初步探讨
| 缩略词表 | 第1-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4页 |
| 前言 | 第14-21页 |
| 1 水中隐孢子虫的危害 | 第14-15页 |
| 2 水中隐孢子虫的消毒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3 水中隐孢子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4 隐孢子虫动物感染模型及卵囊的回收纯化 | 第18-19页 |
| 5 隐孢子虫卵囊灭活机理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6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 第一章 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卵囊回收纯化 | 第21-4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 ·方法 | 第23-29页 |
| ·动物感染模型建立 | 第23-25页 |
| ·PCR 检测 | 第25-26页 |
| ·套式PCR 检测 | 第26-27页 |
| ·活体荧光染色法活性检测 | 第27-28页 |
| ·卵囊回收纯化 | 第28-2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 ·动物感染模型建立结果 | 第29-32页 |
| ·常规PCR 检测结果 | 第32-35页 |
| ·套式PCR 结果 | 第35-36页 |
| ·活性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 ·卵囊回收纯化结果 | 第37-38页 |
| 3 讨论 | 第38-39页 |
| 4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二章 氯和臭氧灭活水中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效果评价 | 第40-5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 ·方法 | 第41-44页 |
| ·活体荧光染色法评价隐孢子虫卵囊活性 | 第41-42页 |
| ·氯灭活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效果评价 | 第42-43页 |
| ·臭氧灭活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效果评价 | 第43-4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 ·活体荧光染色方法建立 | 第44-46页 |
| ·氯灭活卵囊效果评价 | 第46-47页 |
| ·氯浓度测定方法建立及氯储备液制备 | 第46页 |
| ·氯灭活水中卵囊效果评价 | 第46-47页 |
| ·水温对氯灭活卵囊效果影响 | 第47页 |
| ·pH 对氯灭活卵囊效果影响 | 第47页 |
| ·臭氧灭活卵囊效果评价 | 第47-52页 |
| ·臭氧在水中溶解规律 | 第47-50页 |
| ·臭氧灭活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效果 | 第50-52页 |
| ·氯和臭氧灭活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效果比较 | 第52页 |
| 3 讨论 | 第52-53页 |
| 4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三章 氯和臭氧灭活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机制初探 | 第54-8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66页 |
| ·主要仪器 | 第54-55页 |
| ·主要试剂 | 第55-59页 |
| ·方法 | 第59-66页 |
| ·氯和臭氧对卵囊超微结构作用 | 第59-60页 |
| ·氯和臭氧对卵囊抗氧化酶和能量代谢酶作用 | 第60页 |
| ·氯和臭氧对卵囊基因组作用 | 第60-6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83页 |
| ·氯和臭氧对卵囊超微结构的作用 | 第66-72页 |
| ·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 | 第66-69页 |
| ·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 | 第69-72页 |
| ·氯和臭氧对相关酶活力的作用 | 第72-73页 |
| ·对卵囊抗氧酶活力的作用 | 第72页 |
| ·对卵囊能量代谢酶的作用 | 第72-73页 |
| ·氯和臭氧对基因组结构影响 | 第73-83页 |
| ·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组的提取 | 第73页 |
| ·基因组双酶切结果 | 第73-74页 |
| ·AFLP 预扩增结果 | 第74-75页 |
| ·AFLP 选择性扩增琼脂糖电泳结果 | 第75-78页 |
| ·AFLP 选择性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 第78页 |
| ·差异基因检测结果 | 第78-83页 |
| 3 讨论 | 第83-85页 |
| 4 小结 | 第85-86页 |
| 结论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 综述 | 第94-100页 |
| 发表论文 | 第100-106页 |
| 个人简历 | 第106-107页 |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