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奥运通信保障项目的提出 | 第9-10页 |
| ·长途传输网络承载奥运业务的现状 | 第10-11页 |
| ·对于长途网络保障的重点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质量管理综述及通信质量管理体系 | 第14-29页 |
| ·质量的含义 | 第14-17页 |
| ·质量的定义 | 第14-16页 |
| ·质量概念的两重含义 | 第16-17页 |
| ·质量管理及相关概念 | 第17-22页 |
| ·质量管理的概念 | 第17-19页 |
| ·经典的质量管理过程 | 第19-22页 |
| ·通信服务质量的特征与管理难点 | 第22-24页 |
| ·通信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 | 第24页 |
| ·面向客户的电信运维体系 | 第24-29页 |
| ·“面向网络”的运维体系的不足 | 第24-25页 |
| ·面向客户的运维理念 | 第25-26页 |
| ·面向客户的运维管理体系的组成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质量控制关键指标的预测与规则发现 | 第29-41页 |
|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第29-31页 |
| ·生成神经网络 | 第31-32页 |
| ·神经网络训练 | 第32-33页 |
| ·APRIORI算法 | 第33-35页 |
| ·APRIORI算法描述 | 第35页 |
| ·两种改进的APRIORI算法比较 | 第35-37页 |
| ·减少数据库扫描的一种改进算法 | 第36页 |
| ·避免产生大量候选项集的一种改进算法 | 第36-37页 |
| ·结合两种改进的APRIORI算法及CDR数据库改进算法 | 第37-40页 |
| ·改进算法 | 第37-39页 |
| ·改进算法的分析 | 第39-40页 |
| ·网管统计关联规则实验分析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及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 | 第41-49页 |
| ·质量计划 | 第41-44页 |
| ·保障队伍的确立 | 第41-42页 |
| ·队伍之间工作关系的确立 | 第42-43页 |
| ·保障人员的职责划分及控制 | 第43-44页 |
| ·质量控制方案流程的制定 | 第44-45页 |
| ·赛前工作流程:赛前工作流程分为签收、处理和测试三部分 | 第44-45页 |
| ·赛中重保工作流程 | 第45页 |
| ·赛后工作流程 | 第45页 |
| ·网络保障方案 | 第45-48页 |
| ·相关制度的制定 | 第48-49页 |
| ·故障受理制度 | 第48页 |
| ·故障申告和升级制度 | 第48页 |
| ·电路维护制度 | 第48页 |
| ·电路恢复维护制度 | 第48-49页 |
| ·奥运电路巡视和记录要求 | 第49页 |
| 第五章 北京奥运重点通信保障项目的质量控制衡量 | 第49-57页 |
| ·国际传输线路故障级别评估暨质量衡量依据 | 第49-51页 |
| ·国际业务处理质量控制流程 | 第51-54页 |
| ·奥运重点通信保障演练暨质量衡量 | 第54-57页 |
| ·演练范围 | 第54页 |
| ·演练依据 | 第54页 |
| ·演练安排 | 第54-55页 |
| ·演练内容 | 第55-56页 |
| ·演练结果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北京奥运重点通信保障项目的质量改进 | 第57-64页 |
| ·质量改进 | 第57页 |
| ·奥运重点通信保障项目的质量改进 | 第57-59页 |
| ·建立故障每日汇报制度 | 第57-58页 |
| ·加强端口性能巡视 | 第58-59页 |
| ·按照不同地区对不同方向加强网管巡视密度 | 第59页 |
| ·赛后保障工作总结 | 第59-63页 |
| ·故障统计分析 | 第60-61页 |
| ·奥运会通信保障经验总结 | 第61-62页 |
| ·奖励情况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