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操纵市场行为的基本界定 | 第13-23页 |
一、操纵市场行为的法律内涵 | 第13-18页 |
(一) 美国——无明确定义 | 第13-14页 |
(二) 英国——概括式 | 第14-15页 |
(三) 香港——列举式 | 第15页 |
(四) 欧盟——概括加列举式 | 第15-16页 |
(五) 中国有关规定及启示 | 第16-18页 |
二、操纵市场行为的法律性质 | 第18-19页 |
(一) 操纵市场行为是扰乱证券市场正常交易秩序的行为 | 第18页 |
(二) 操纵市场行为是特定的证券欺诈行为 | 第18-19页 |
三、操纵市场行为与其他证券市场违规行为辨析 | 第19-23页 |
(一) 操纵市场与内幕交易 | 第20-21页 |
(二) 操纵市场与虚假陈述 | 第21页 |
(三) 操纵市场与欺诈客户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操纵市场行为的认定比较研究 | 第23-42页 |
一、美国联邦《1934 年证券交易法》的认定标准分析 | 第23-27页 |
(一) 虚伪交易型操纵市场行为 | 第23-24页 |
(二) 连续交易型操纵市场行为 | 第24-25页 |
(三) 散布虚假信息操纵市场行为 | 第25-26页 |
(四) 违反政令的安定操作行为 | 第26页 |
(五) 其他禁止的操纵市场行为 | 第26-27页 |
二、英国《市场滥用:市场行为守则》的认定标准分析 | 第27-30页 |
(一) 虚伪交易 | 第28页 |
(二) 挤压 | 第28-29页 |
(三) 价格固定 | 第29页 |
(四) (虚假)信息传播 | 第29-30页 |
三、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的认定标准分析 | 第30-34页 |
(一) 虚假交易 | 第30-31页 |
(二) 操控价格 | 第31-32页 |
(三) 披露关于受禁交易的资料 | 第32页 |
(四) 披露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资料以诱使进行交易 | 第32-33页 |
(五) 操纵证券市场行为 | 第33-34页 |
四、澳大利亚《公司法》的认定标准分析 | 第34-36页 |
(一) 交易型操纵行为 | 第34-35页 |
(二) 信息披露型操纵行为 | 第35-36页 |
(三) 欺诈型操纵行为 | 第36页 |
五、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及特点 | 第36-37页 |
(一) 欧盟 | 第36页 |
(二) 德国 | 第36-37页 |
(三) 中国台湾 | 第37页 |
六、中国法定禁止的操纵类型及认定标准分析 | 第37-42页 |
(一)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 | 第37页 |
(二) 《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的描述加列举 | 第37-39页 |
(三) 《证券法》禁止的操纵类型 | 第39-41页 |
(四)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办法(试行)》的规定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对我国操纵市场行为认定标准的深入探讨 | 第42-58页 |
一、虚伪交易型操纵市场行为 | 第42-46页 |
(一) 洗售 | 第42-43页 |
(二) 对敲 | 第43-44页 |
(三) 虚假申报 | 第44-46页 |
二、真实交易型操纵市场行为 | 第46-52页 |
(一) 连续交易型操纵行为 | 第46-50页 |
(二) 设定开(收)盘价操纵行为 | 第50-51页 |
(三) 封盘炒作操纵行为 | 第51-52页 |
三、信息披露型操纵市场行为 | 第52-58页 |
(一) 抢帽子交易操纵市场行为 | 第53-56页 |
(二)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操纵市场行为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