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T模式的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后评价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12-14页 |
| ·我国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现状 | 第12-14页 |
| ·污水处理项目BOT投融资方式的简介 | 第1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BOT投资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 第19-26页 |
| ·BOT投资模式概述 | 第19-21页 |
| ·污水处理项目投融资方式简介 | 第19-21页 |
| ·BOT投资模式在污水处理工程的发展前景 | 第21页 |
| ·BOT投资模式在污水处理工程的应用 | 第21-23页 |
|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市场使用BOT模式的情况 | 第21-23页 |
| ·BOT模式在污水处理工程应用的优越性 | 第23页 |
| ·BOT投资模式风险分析 | 第23-25页 |
| ·不可抗力的风险 | 第24页 |
| ·建设风险 | 第24页 |
| ·业主变数的风险 | 第24页 |
| ·收费风险 | 第24页 |
| ·经济风险 | 第24-25页 |
| ·项目的技术风险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项目后评价及其在市政工程的应用 | 第26-40页 |
|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 第26-28页 |
| ·项目后评价的定义 | 第27页 |
| ·项目后评价的作用 | 第27-28页 |
| ·项目后评价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 第28-34页 |
| ·项目后评价在国外应用情况 | 第28-30页 |
| ·国际组织的项目后评价 | 第30-32页 |
| ·发展中国家的项目后评价 | 第32页 |
| ·国内后评价开展情况概述 | 第32-34页 |
| ·项目后评价任务和原则 | 第34-35页 |
| ·项目后评价的任务 | 第34-35页 |
| ·项目后评价的原则 | 第35页 |
|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 | 第35-38页 |
| ·效益评价 | 第35-36页 |
| ·影响评价 | 第36-37页 |
| ·持续性评价 | 第37页 |
| ·过程评价 | 第37-38页 |
|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 第38-39页 |
|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 | 第38-39页 |
| ·项目后评价的程序 | 第39页 |
| ·项目后评价在污水处理工程的应用状况及意义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鹤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概况 | 第40-62页 |
| ·项目可行性研究情况 | 第40-59页 |
| ·项目运营主体概况 | 第40页 |
| ·项目建设背景情况 | 第40-43页 |
| ·设备选型 | 第43-44页 |
| ·辅助建筑物设计 | 第44-45页 |
| ·建筑结构设计 | 第45-47页 |
| ·电气设计 | 第47页 |
| ·仪表设计 | 第47-48页 |
|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第48-50页 |
| ·项目建设过程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 第50-51页 |
| ·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 第51-52页 |
|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集 | 第52-53页 |
| ·人员配置 | 第53-54页 |
| ·财务评价 | 第54-58页 |
| ·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 第58-59页 |
| ·项目的基建程序和完成情况 | 第59-61页 |
| ·项目基建程序 | 第59-60页 |
| ·项目完成情况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鹤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后评价分析 | 第62-92页 |
| ·项目前期工作后评价 | 第62-66页 |
| ·项目立项后评价 | 第62-63页 |
| ·项目工艺技术后评价 | 第63-66页 |
| ·项目管理工作后评价 | 第66-71页 |
| ·项目实施管理评价 | 第66-69页 |
| ·项目投资工作评价 | 第69-70页 |
| ·项目质量实施工作评价 | 第70-71页 |
| ·项目进度管理评价 | 第71页 |
| ·项目的运营及效益后评价 | 第71-74页 |
| ·项目的运营后评价 | 第71页 |
| ·项目的效益后评价 | 第71-74页 |
| ·项目财务后评价 | 第74-78页 |
| ·项目融资 | 第74页 |
| ·项目运营一年的经济数据分析 | 第74-77页 |
| ·财务风险分析 | 第77-78页 |
| ·项目综合评价 | 第78-91页 |
| ·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模型 | 第78-80页 |
| ·权重的计算 | 第80-85页 |
| ·隶属度计算和评价 | 第85-90页 |
| ·计算综合评价值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结论及建议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 附录 | 第97-100页 |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