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有关支撑理论 | 第13-16页 |
·威斯康星思想 | 第13页 |
·三螺旋理论 | 第13-14页 |
·知识管理理论 | 第14页 |
·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14-15页 |
·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 | 第15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5-16页 |
·产学研合作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国外产学研合作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国内产学研合作研究动态 | 第17-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中国研究型大学特征及其发展环境分析 | 第20-29页 |
·中国研究型大学的界定及其特征 | 第20-24页 |
·中国研究型大学的界定 | 第20-21页 |
·研究型大学的特征 | 第21-22页 |
·研究型大学发展环境分析 | 第22-24页 |
·研究型大学与产学研合作 | 第24-27页 |
·研究型大学与产业的关系 | 第24-25页 |
·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5-26页 |
·产学研合作是研究型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内部管理制度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 | 第29-39页 |
·研究型大学内部考核及职称评定制度分析 | 第29-34页 |
·科研业绩考核制度分析 | 第29-30页 |
·人事考核制度分析 | 第30-31页 |
·职称评定管理制度分析 | 第31-33页 |
·完善研究型大学内部管理制度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建议 | 第33-34页 |
·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研究 | 第34-37页 |
·学术组织界定及分类 | 第34-35页 |
·影响响基层学术组织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提升基层学术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能力的有关建议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研究 | 第39-56页 |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界定及其特征 | 第39-42页 |
·几个重要概念 | 第39-40页 |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征 | 第40-42页 |
·国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研究 | 第42-50页 |
·基于产学研合作动力的分类 | 第42-44页 |
·基于产学研合作层次的合作模式 | 第44-45页 |
·基于目标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45-46页 |
·基于交易成本角度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46-47页 |
·基于产业链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47-49页 |
·国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研究启示 | 第49-50页 |
·基于研究型大学角度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50-55页 |
·大学研究院模式 | 第50-51页 |
·大学分校模式 | 第51页 |
·校办企业模式 | 第51-52页 |
·大学科技园区模式 | 第52页 |
·联合研发中心模式 | 第52-53页 |
·校地官产学研全面合作模式 | 第53页 |
·项目联合开发模式 | 第53-54页 |
·战略联盟模式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案例研究 | 第56-66页 |
·华南理工大学发展环境 | 第56-57页 |
·外部发展环境 | 第56页 |
·内部发展环境 | 第56-57页 |
·华南理工大学影响产学研合作的内部管理制度研究 | 第57-60页 |
·考核制度 | 第57-58页 |
·高级职称评定 | 第58-60页 |
·华南理工大学学术组织研究 | 第60-62页 |
·“兴华人才工程”简介 | 第60-61页 |
·“兴华人才工程”团队运行机制 | 第61-62页 |
·华南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研究 | 第62-65页 |
·产学研合作基本情况 | 第62-63页 |
·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63-64页 |
·产学研合作创新 | 第64-65页 |
·华南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分析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