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21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Al-Si系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合金元素的作用 | 第9-10页 |
1.2.2 细化晶粒 | 第10页 |
1.2.3 变质共晶硅 | 第10-12页 |
1.3 共晶硅变质元素 | 第12-14页 |
1.3.1 Na元素 | 第12页 |
1.3.2 Sr元素 | 第12页 |
1.3.3 Sb元素 | 第12页 |
1.3.4 Ca元素 | 第12-13页 |
1.3.5 稀土元素 | 第13-14页 |
1.4 共晶硅变质机制 | 第14-19页 |
1.4.1 抑制形核机制 | 第15-16页 |
1.4.2 孪晶凹槽生长及毒化机制 | 第16-18页 |
1.4.3 杂质诱发孪晶机制 | 第18-19页 |
1.5 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5页 |
2.1.1 合金熔炼 | 第21-22页 |
2.1.2 T6 热处理 | 第22-25页 |
2.2 研究方案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与设备信息 | 第26-29页 |
2.3.1 光学显微镜(OM)观察 | 第26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第26-27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 | 第27页 |
2.3.4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7页 |
2.3.5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27页 |
2.3.6 拉伸测试 | 第27-29页 |
3 稀土Sm对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29-43页 |
3.1 稀土Sm对 Al基体的影响 | 第29-32页 |
3.1.1 稀土Sm对合金晶粒大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2 稀土Sm对 α-Al二次枝晶间距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 稀土Sm对共晶硅的影响 | 第32-36页 |
3.2.1 铸态合金共晶硅形貌 | 第32-34页 |
3.2.2 T6 态合金共晶硅的形貌 | 第34-36页 |
3.3 含Sm元素的初生相 | 第36-40页 |
3.4 稀土Sm对含铁相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Sm元素影响共晶硅形貌的机制 | 第43-52页 |
4.1 Sm元素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 | 第43-47页 |
4.1.1 Al2Si2Sm初生相 | 第43-46页 |
4.1.2 稀土Sm对杂质元素P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 稀土Sm细化共晶硅及其机制 | 第47-51页 |
4.2.1 稀土Sm细化共晶硅 | 第47-49页 |
4.2.2 细化机制 | 第49-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稀土Sm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60页 |
5.1 铸态合金拉伸性能 | 第52-55页 |
5.1.1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 第52-53页 |
5.1.2 拉伸断口形貌 | 第53-55页 |
5.2 T6 态拉伸性能 | 第55-58页 |
5.2.1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 第55-56页 |
5.2.2 拉伸断口形貌 | 第56-58页 |
5.3 讨论 | 第58-59页 |
5.4 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6页 |
B.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