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小说评点的理论价值--以容与堂《水浒传》为例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论题的来源 | 第8-9页 |
·李贽小说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2 李贽小说评点概述 | 第14-24页 |
·李贽与容与堂《水浒传》 | 第15-20页 |
·容与堂《水浒传》契合李贽文艺思想 | 第15-18页 |
·《水浒传》足以发抒愤懑 | 第18-20页 |
·容本研究概述 | 第20-24页 |
·传道——政治索引式阐释 | 第21页 |
·泄愤——用政治外衣为小说辩护 | 第21-22页 |
·体无尊卑——小说本体意识 | 第22-23页 |
·品文析旨——艺术性阐释 | 第23-24页 |
3 李贽的小说解读方式——“误读” | 第24-34页 |
·发愤著书——李贽的“前理解” | 第24-27页 |
·不愤不作 | 第25-26页 |
·施罗二公之愤 | 第26页 |
·评点者之愤 | 第26-27页 |
·忠义在水浒——对小说主题的有意“误读” | 第27-30页 |
·“大贤处下,不肖处上”的社会现实 | 第28-29页 |
·有忠有义之人 | 第29页 |
·宋江为“忠义之烈” | 第29-30页 |
·大力大贤——对小说人物的大胆赞许 | 第30-34页 |
·能缓急人 | 第31页 |
·率性而为,不拘小节 | 第31-32页 |
·文者智绝,武者勇绝 | 第32-34页 |
4 李贽小说评点的美学突破 | 第34-41页 |
·强调“情”、“趣”的美学观 | 第34-36页 |
·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 | 第34-35页 |
·本情以造势 | 第35页 |
·其妙处都在人情物理上 | 第35-36页 |
·重视个性的美学追求 | 第36-38页 |
·各有派头、各有光景 | 第36-37页 |
·悲壮异常,不落俗套 | 第37-38页 |
·提倡重结构、语言的艺术美 | 第38-41页 |
·委屈次第的结构美 | 第38-39页 |
·化工肖物的语言美 | 第39-41页 |
5 李贽小说理论的历史意义 | 第41-48页 |
·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 | 第41-43页 |
·探求文本意义 | 第41-42页 |
·启迪历代读者 | 第42-43页 |
·促进明清小说理论的发展 | 第43页 |
·影响了明清小说创作和传播 | 第43-45页 |
·引发了小说评点和创作热潮 | 第43-44页 |
·推动了小说传播的进程 | 第44-45页 |
·对当代小说理论建设的意义 | 第45-48页 |
·强烈的人文关怀 | 第45-46页 |
·雅俗共赏的文艺观 | 第46-48页 |
6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