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6页 |
| ·灵芝的化学成分 | 第11-15页 |
| ·多糖及多糖缀合物 | 第11-12页 |
| ·三萜类化合物 | 第12-14页 |
| ·甾醇类化合物 | 第14页 |
| ·氨基酸及多肽类化合物 | 第14-15页 |
| ·灵芝中的矿物质 | 第15页 |
| ·其它 | 第15页 |
| ·灵芝的药理作用 | 第15-20页 |
| ·调节免疫 | 第16页 |
| ·抗肿瘤 | 第16-17页 |
| ·抗病毒 | 第17页 |
| ·抗衰老、抗氧化 | 第17-18页 |
| ·保肝 | 第18页 |
| ·对心血管系统的活性作用 | 第18-19页 |
| ·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和抗疲劳作用 | 第19页 |
| ·抗突变作用及对细胞的作用 | 第19-20页 |
| ·改善造血机能的作用 | 第20页 |
| ·其他药理活性 | 第20页 |
| ·一类特殊多糖——几丁质/壳聚糖的应用 | 第20-26页 |
| ·几丁质/壳聚糖在医学上的应用 | 第21-23页 |
| ·甲壳素/壳聚糖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 ·甲壳素/壳聚糖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 第25-26页 |
| ·灵芝的临床应用 | 第26-28页 |
| ·治疗高血压 | 第26页 |
| ·治疗神经衰弱 | 第26-27页 |
|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 第27页 |
| ·治疗肝炎 | 第27-28页 |
| ·治疗阳痿 | 第28页 |
| ·美容 | 第28页 |
| ·食药用菌多糖的结构分析 | 第28-33页 |
| ·化学方法 | 第28-29页 |
| ·波谱学方法 | 第29-3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3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5-36页 |
| 第二章 灵芝水提多糖的工艺条件优化 | 第36-4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36页 |
| ·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41页 |
| ·多糖的测定—苯酚硫酸法 | 第37页 |
| ·食品级中性蛋白酶酶活测定—福林酚法 | 第37-39页 |
| ·灵芝子实体水溶多糖提取 | 第39-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 ·苯酚-硫酸法测定的多糖标准曲线 | 第41页 |
| ·食品级中性蛋白酶酶活测定 | 第41-42页 |
| ·灵芝子实体水溶多糖提取实验 | 第42-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灵芝碱提多糖的工艺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 第47-56页 |
|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47页 |
| ·仪器设备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 ·碱法提取灵芝多糖单因素实验 | 第47-48页 |
| ·灵芝多糖抗氧化活性 | 第48-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 ·碱法提取灵芝多糖单因素实验 | 第50-53页 |
| ·灵芝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结果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灵芝几丁质理化性质及结构研究 | 第56-70页 |
| ·试验材料 | 第56页 |
|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56页 |
| ·仪器设备 | 第56页 |
| ·实验方法: | 第56-60页 |
| ·几丁质的制备 | 第56-57页 |
| ·壳聚糖的制备 | 第57页 |
| ·几丁质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57页 |
| ·壳聚糖的脱乙酰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 第57页 |
| ·几丁质结构的分析 | 第57-58页 |
| ·几丁质和壳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8页 |
|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制备 | 第58-59页 |
| ·GAH标准品回收率的测定 | 第59-60页 |
|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GAH)比旋光度的测定 | 第60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60-69页 |
| ·几丁质的电镜分析结果 | 第60-61页 |
| ·壳聚糖的脱乙酰度的测定 | 第61-62页 |
| ·几丁质结构的分析结果 | 第62-63页 |
| ·几丁质和壳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3-66页 |
|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制备 | 第66-68页 |
| ·GAH标准品回收率的测定结果 | 第68-69页 |
|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GAH)比旋光度的测定结果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