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15页 |
·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 第8页 |
·对高校贫困生界定 | 第8页 |
·心理健康的研究 | 第8-10页 |
·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 | 第8-9页 |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9-10页 |
·社会支持的研究 | 第10-11页 |
·社会支持的涵义 | 第10页 |
·社会支持的分类 | 第10页 |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 第10-11页 |
·特质应对方式的研究 | 第11页 |
·应对的涵义 | 第11页 |
·应对的评定 | 第11页 |
·有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特质应对的研究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12-1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假设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被试 | 第15页 |
·材料 | 第15-16页 |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第15页 |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 第15-16页 |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 第16页 |
·程序 | 第16-1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22页 |
·经济特困学生和非经济困难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 第17-18页 |
·来自不同生源地的经济特困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 第18-19页 |
·不同性别的经济特困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上的得分差异的比较 | 第19-20页 |
·经济特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和特质应对的关系 | 第20-22页 |
4 讨论 | 第22-27页 |
·经济特困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领悟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 第22-23页 |
·经济特困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的差异 | 第22页 |
·经济特困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上的差异 | 第22页 |
·经济特困学生与学生在特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 第22-23页 |
·与经济特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领悟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有关的人口统计学变量 | 第23-24页 |
·不同生源地的经济特困学生的在心理健康状况、领悟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 第23页 |
·不同性别的经济特困学生的在心理健康状况、领悟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 第23-24页 |
·经济特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及特质应对的关系 | 第24页 |
·对策与建议 | 第24-27页 |
·社会关注 | 第25页 |
·学校关注 | 第25页 |
·家庭关爱 | 第25页 |
·自我调整 | 第25-27页 |
5 结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附录 | 第30-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