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微孢子虫概述 | 第16-17页 |
·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机制 | 第17-22页 |
·微孢子虫的形态结构 | 第17-18页 |
·微孢子虫的生活史 | 第18-19页 |
·微孢子虫的侵染机制 | 第19-22页 |
·蓖麻毒素(ricin)蛋白的研究 | 第22-30页 |
·Ricin蛋白结构 | 第22-24页 |
·Ricin蛋白的应用 | 第24-25页 |
·RBL蛋白的研究 | 第25-30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30-34页 |
·研究背景 | 第30页 |
·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分析及RBL基因的鉴定 | 第30页 |
·家蚕微孢子虫RBL基因研究的意义 | 第30-3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家蚕微孢子虫RBL基因的鉴定及蛋白结构分析 | 第34-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数据库和基因组序列 | 第34页 |
·家蚕微孢子虫RBL基因鉴定 | 第34页 |
·多重序列比对 | 第34-35页 |
·共线性分析 | 第35页 |
·进化分析 | 第35页 |
·蛋白结构分析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家蚕微孢子虫RBL基因数量及在基因组中的分布 | 第35-36页 |
·家蚕微孢子虫RBL蛋白多重序列对齐 | 第36-42页 |
·共线性分析 | 第42页 |
·家蚕微孢子虫RBL基因进化分析 | 第42-43页 |
·家蚕微孢子虫RBL蛋白结构分析 | 第43-4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家蚕微孢子虫RBL基因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48-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9页 |
·实验材料 | 第48-51页 |
·方法 | 第51-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RBL463-1、RBL463-2和RBL463-4蛋白序列分析 | 第59-61页 |
·家蚕微孢虫的基因组提取 | 第61页 |
·基因克隆及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1页 |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检测 | 第61-62页 |
·重组蛋白的切胶纯化 | 第62-63页 |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 | 第6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3-66页 |
第五章 RBL基因在家蚕微孢子虫中的转录及表达 | 第66-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6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9-72页 |
·家蚕微孢子虫RBL基因的转录检测 | 第69-70页 |
·家蚕微孢子虫RBL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70-71页 |
·家蚕微孢子虫RBL蛋白的IFA检测 | 第71-72页 |
·讨论 | 第72-76页 |
第六章 家蚕微孢子虫RBL蛋白功能研究 | 第76-10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6-89页 |
·实验材料 | 第76-79页 |
·实验方法 | 第79-8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9-102页 |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89-90页 |
·基因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90页 |
·RBL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90-93页 |
·RBL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及定位 | 第93-98页 |
·RBL基因的原核可溶表达 | 第98-100页 |
·RBL蛋白间的抗原特性比较 | 第100页 |
·RBL重组蛋白与乳糖的相互作用 | 第100-101页 |
·RBL重组蛋白相互间的作用 | 第101-102页 |
·RBL重组蛋白对家蚕及昆虫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 | 第10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02-10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6-110页 |
·家蚕微袍子虫尺召乙基因的鉴定及蛋白结构分析 | 第106页 |
·家蚕微袍子虫尺召五基因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106-107页 |
·RBL基因在家蚕微袍子虫中的转录及表达 | 第107页 |
·家蚕微袍子虫RBL蛋白功能研究 | 第107-11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