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变形艺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动画变形艺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彭玲的观点 | 第9-10页 |
·孙立军等的观点 | 第10-12页 |
·贾否的观点 | 第12-13页 |
·刘临的观点 | 第13页 |
·李杰的观点 | 第13-14页 |
·佟婷的观点 | 第14页 |
·方胜浩的观点 | 第14-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动画变形的原则 | 第16页 |
·动画变形的类型 | 第16页 |
·动画变形的“修辞” | 第16-17页 |
·动画变形的功能 | 第17页 |
·动画变形的美学价值 | 第17页 |
·动画变形在动画发展史上的作用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一个基点 | 第17页 |
·两项比较 | 第17-18页 |
·三个结合 | 第18-19页 |
第2章 动画变形的几个原则 | 第19-26页 |
·形似与神似相结合的原则 | 第19-20页 |
·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的原则 | 第20-21页 |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 | 第21-22页 |
·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 第22-23页 |
·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 第23-24页 |
·画内与画外相结合的原则 | 第24-26页 |
第3章 动画变形的类型 | 第26-31页 |
·人物类 | 第26-27页 |
·动物类 | 第27-28页 |
·景物类 | 第28-29页 |
·色彩类 | 第29-30页 |
·声音类 | 第30页 |
·动作类 | 第30-31页 |
第4章 动画变形的“修辞” | 第31-36页 |
·变形与夸张 | 第31-32页 |
·变形与比拟 | 第32-33页 |
·变形与隐喻 | 第33-34页 |
·变形与易色 | 第34页 |
·变形与叠现 | 第34-35页 |
·变形与避复 | 第35-36页 |
第5章 动画变形的功能 | 第36-39页 |
·刻画功能 | 第36页 |
·谐趣功能 | 第36-37页 |
·凸显功能 | 第37-38页 |
·创新功能 | 第38-39页 |
第6章 动画变形的美学价值 | 第39-44页 |
·审美心理:超常变异的愉悦 | 第39-41页 |
·审美聚焦:变形与规范的撞击 | 第41-42页 |
·美学情趣:涵泳于变形之中 | 第42-44页 |
第7章 动画变形艺术在动画发展史上的作用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