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苏联法学教育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导论第16-31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6-19页
 二. 立场、方法与视角第19-22页
 三.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第22页
 四. 文献综述第22-28页
 五. 结构安排第28-31页
第一章 俄罗斯帝国时期法学教育概况第31-66页
 第一节 封建制以前和封建制时期法学教育的孕育第32-38页
  一. 斯拉夫概况及古罗斯国家形成第32-34页
  二. 文字的发明及最初的学校第34-36页
  三. 13—16 世纪罗斯的普通学校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出现第36-38页
 第二节 彼得一世文化改革中法学教育的萌芽第38-46页
  一. 文化改革的背景第38-42页
  二. 彼得时代的法律状况及对法学教育的认识第42-43页
  三. 科学院的创办及正规法学教育的萌芽第43-46页
 第三节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教育政策及法学教育的兴起第46-52页
  一. 叶卡捷琳娜二世教育改革的背景第46-47页
  二. 叶卡捷琳娜时代的法律观及法学教育的发展第47-49页
  三. 圣彼得堡大学最初的状况及当时的法学教育第49-52页
 第四节 19 世纪社会变革中俄罗斯法学教育的发展第52-66页
  一. 19 世纪上半叶俄国的法学教育第52-58页
  二. 1864 年司法改革后的法制及法学教育第58-63页
  三. 法学教育的曙光——帝国晚期对法律的重视第63-66页
第二章 苏维埃法律观对法学教育发展历程的影响第66-123页
 第一节 苏联高等法学教育经历的三个阶段第66-83页
  一. 苏联法学教育的改造阶段第67-75页
  二. 发展阶段,二战后至70 年代初期第75-79页
  三. 提高阶段,70 年代至1991 年第79-83页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法律观的确立及发展第83-92页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法律观第84-86页
  二. 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与法第86-88页
  三. 苏维埃社会主义法律理论第88-91页
  四. 苏维埃法律观念的变化对法学教育的影响第91-92页
 第三节 苏联主要领导人的法律观对法学教育的影响第92-123页
  一. 列宁的法律观及对法学教育的影响第93-99页
  二. 斯大林的法律观及对法学教育的影响第99-107页
  三. 赫鲁晓夫时期“加强法制”对法学教育的影响第107-114页
  四. 勃烈日涅夫的法律观及对法学教育的影响第114-118页
  五. 戈尔巴乔夫“法治”的努力及对法学教育的影响第118-123页
第三章 苏联法学教育的制度设计第123-191页
 第一节 苏联高等法学教育的组织结构第124-136页
  一. 苏联法学教育的组织形式第124-128页
  二. 苏联法学教育的实施机构——法律院校第128-136页
 第二节 课程设置第136-151页
  一. 课程设置的目的第136-138页
  二. 从教学大纲看课程结构第138-140页
  三. 法学教育中突出政治课的学习第140-145页
  四. 教学内容第145-151页
 第三节 法学教科书的编写要求及文本分析第151-167页
  一. 编写法学教科书的基本原则第151-152页
  二. 对资产阶级法学的彻底批判第152-156页
  三. 主要课程教科书的分析第156-167页
 第四节 考试与就业第167-176页
  一. 关于考试第167-174页
  二. 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第174-176页
 第五节 教学方法及师资与科研第176-191页
  一. 教学方法第177-178页
  二. 对法学教师的基本要求第178-181页
  三. 法学科研的组织方式第181-183页
  四. 法学科研人员的任务第183-191页
第四章 苏联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第191-238页
 第一节 俄罗斯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历史第191-196页
  一.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泛论第191-193页
  二. 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法律职业第193-195页
  三. 苏联时法律职业概述第195-196页
 第二节 苏联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者的塑造第196-216页
  一. 法官第197-201页
  二. 检察官第201-206页
  三. 律师第206-211页
  四. 法学家第211-216页
 第三节 苏联的法律职业者对法律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第216-221页
  一. 对法学理论的影响第216-219页
  二. 对司法的影响第219-221页
 第四节 “公正”还是“服从”?——莫斯科审判中苏联法律职业者的表现第221-238页
  一. 莫斯科审判——以“法律”的名义蔑视法律第222-224页
  二. 粉墨登场——莫斯科审判中法律职业者的表现第224-232页
  三. 从莫斯科审判看法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背离第232-238页
第五章 苏联法学教育与美、德两国的异同第238-271页
 第一节 法学教育诞生背景的差异第238-244页
  一. 美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历史第238-242页
  二. 早期德国的法学教育及法律职业第242-244页
 第二节 与美、德两国法学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差异第244-254页
  一. 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第244-248页
  二. 教学方法与考试制度上的差异第248-254页
 第三节 苏联法学教育中的意识形态教育第254-265页
  一. 法学教育中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第254-259页
  二. 意识形态教育在苏联法学教育中的解读第259-262页
  三. 苏联法学教育中意识形态教育的反思第262-265页
 第四节 苏联法学教育的特点第265-271页
第六章 苏联法学教育的历史地位及影响第271-300页
 第一节 苏联法学教育对俄罗斯联邦的影响第271-283页
  一. 俄罗斯法文化是法学教育得以继受的前提第273-274页
  二. 俄罗斯联邦法学教育对苏联法学教育的扬弃第274-281页
  三. 俄罗斯法学教育发展趋势第281-283页
 第二节 苏联法学教育模式对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影响第283-291页
  一. 苏联法学教育对新中国法学教育产生影响的原因第284-286页
  二. 苏联法学教育影响新中国法学教育的途径及表现第286-290页
  三. 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启示第290-291页
 第三节 苏联法学教育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第291-297页
  一. 苏联法学教育对南斯拉夫的影响第291-296页
  二. 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学教育的影响第296-297页
 第四节 苏联法学教育的历史地位第297-300页
结语第300-303页
参考文献第303-32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321-322页
后记第322-324页

论文共3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宪法在新疆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