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中心支撑钢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9页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2页
   ·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第12-14页
   ·结构影响系数与我国抗震规范的联系第14-17页
   ·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的研究现状第17-24页
     ·国外对结构影响系数的研究第17-20页
     ·国内对结构影响系数的研究第20-23页
     ·位移放大系数的研究第23-24页
   ·中心支撑和中心支撑钢框架的研究第24-28页
     ·钢支撑的研究现状第24-27页
     ·中心支撑钢框架的研究现状第27-28页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参考文献第31-39页
第2章 中心支撑钢框架静力推覆试验研究第39-63页
   ·试验目的第39页
   ·原型结构设计第39-45页
     ·荷载计算第40页
     ·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计算模型、内力计算第40-41页
     ·框架的内力调整第41-42页
     ·构件的抗震验算第42-45页
   ·试件设计第45-49页
   ·试验装置第49-52页
   ·测量方案第52-56页
     ·材性测试第52-54页
     ·位移测量第54-55页
     ·应变测量第55-56页
   ·加载方案第56-57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57-62页
   ·试验结论第62页
 参考文献第62-63页
第3章 支撑局部屈曲的影响及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63-84页
   ·静力推覆分析中支撑杆件局部屈曲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第63-69页
     ·壳单元的屈曲分析第63-65页
     ·壳单元的非线性分析第65-67页
     ·梁单元的非线性分析第67-68页
     ·结论第68-69页
   ·弹塑性时程分析中支撑局部屈曲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第69-76页
     ·钢支撑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第69页
     ·采用壳单元进行钢支撑的滞回性能分析第69-70页
     ·梁单元和壳单元模拟钢支撑滞回性能的对比第70页
     ·采用梁单元和壳单元的中心支撑钢框架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对比第70-76页
     ·结论第76页
   ·静力推覆分析(Pushover)的验证第76-79页
   ·ANSYS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79-82页
     ·静力试验的验证第80-81页
     ·振动台试验的验证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第4章 静力推覆分析方法求解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第84-140页
   ·算例设计第84-86页
   ·静力推覆分析方法(Pushover)第86-88页
   ·能力谱法(CSM)第88-99页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第89-92页
     ·理论分析曲线的折线化第92-93页
     ·建立需求谱曲线第93-98页
     ·确定性能点第98-99页
   ·基于静力推覆求解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的方法第99-100页
   ·基于静力推覆求解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的具体算例第100-107页
     ·结构的推覆曲线第100页
     ·结构的能力谱曲线第100-104页
     ·确定显著屈服点第104-105页
     ·非弹性需求谱曲线第105页
     ·性能点第105-106页
     ·计算结构影响系数及位移放大系数第106-107页
   ·算例计算结果统计分析第107-136页
     ·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计算结果第107-113页
     ·V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计算结果第113-120页
     ·SX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计算结果第120-127页
     ·单斜杆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计算结果第127-134页
     ·支撑形式对各系数的影响第134-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0页
第5章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求解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第140-209页
   ·增量动力分析第140-143页
     ·调幅方式第141页
     ·增量动力分析的实施步骤第141-142页
     ·数据的选择与处理第142页
     ·曲线拟合第142-143页
   ·有限元模型第143-146页
     ·模态分析第143-144页
     ·支撑刚接与铰接的对比第144-145页
     ·网格划分优化第145-146页
   ·地震波的选择第146-148页
     ·地震波选择的相关研究第146-147页
     ·本文的地震波选择第147-148页
   ·增量动力分析求解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算例第148-159页
     ·增量动力分析的计算结果第151-153页
     ·层间位移第153-156页
     ·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的计算第156-159页
   ·算例计算结果统计分析第159-200页
     ·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计算结果第159-169页
     ·V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计算结果第169-180页
     ·SX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计算结果第180-190页
     ·单斜杆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计算结果第190-200页
   ·对计算结果的评价第200-201页
     ·地震波的选择第200-201页
     ·K_1、V_y和△_y的取值第201页
     ·多项式阶次的选取第201页
     ·增量动力分析与静力推覆分析的比较第201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201-206页
   ·本章小结第206-207页
 参考文献第207-209页
第6章 影响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的其他因素第209-245页
   ·阻尼比的影响第209-217页
   ·支撑长细比的影响第217-226页
   ·横梁不平衡力调整第226-238页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据处理方式第238-243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第238-239页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的数据处理第239-243页
     ·结论第243页
   ·本章小结第243-244页
 参考文献第244-245页
第7章 结论、建议及后续工作第245-251页
   ·结论第245-247页
     ·推覆试验得到的结论第245页
     ·静力推覆分析得到的结论第245-246页
     ·增量动力分析得到的结论第246-247页
   ·建议第247-248页
     ·对中心支撑钢框架抗震设计的建议第247-248页
     ·按照《01规范》计算中心支撑钢框架地震作用的建议第248页
     ·按照《抗震通则》计算中心支撑钢框架地震作用的建议第248页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248-249页
   ·后续工作第249-251页
致谢第251-2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教学等情况第252-254页
附录A 梁柱及支撑截面表第254-258页
附录B 所选地震波波形第258-260页

论文共2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型钢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及性能设计理论研究
下一篇: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