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中的司法救济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页 |
一、反垄断司法救济的基本理论 | 第12-20页 |
(一) 设立反垄断司法救济的法理学基础 | 第12-14页 |
1. 反垄断司法救济是反垄断制度的必然选择 | 第12-13页 |
2. 反垄断司法救济是限制政府权力的客观要求 | 第13页 |
3. 反垄断司法救济是多种救济的最终保障 | 第13-14页 |
(二) 反垄断司法救济的价值追求 | 第14-16页 |
1. 维护市场竞争状态 | 第14页 |
2. 维护公共利益 | 第14-15页 |
3. 维护私人利益 | 第15页 |
4. 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平衡 | 第15-16页 |
(三) 反垄断司法救济与反垄断行政救济的相互关系 | 第16-20页 |
1. 司法中心主义 | 第16-18页 |
2. 行政中心主义 | 第18-19页 |
3. 混合主义 | 第19-20页 |
二、反垄断司法救济的启动主体 | 第20-31页 |
(一) 私人主体 | 第20-27页 |
1. 私人主体的必要性分析 | 第20-21页 |
2. 私人主体的潜在缺陷 | 第21-23页 |
3. 私人主体的范围 | 第23-26页 |
4. 私人主体的启动对象 | 第26-27页 |
(二) 公共主体 | 第27-29页 |
1. 公共主体的必要性分析 | 第27页 |
2. 公共主体的潜在缺陷 | 第27-28页 |
3. 公共主体的范围 | 第28-29页 |
4. 公共主体的启动对象 | 第29页 |
(三) 私人主体与公共主体的分工与合作 | 第29-31页 |
1. 私人主体与公共主体的分工 | 第30页 |
2. 私人主体与公共主体的合作 | 第30-31页 |
三、反垄断司法救济的法律责任 | 第31-41页 |
(一) 反垄断司法救济的民事责任 | 第31-37页 |
1.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31-33页 |
2. 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33-34页 |
3. 民事责任的类型 | 第34-37页 |
(二) 反垄断司法救济的刑事责任 | 第37-39页 |
1. 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37-38页 |
2. 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38页 |
3. 刑事责任的类型 | 第38-39页 |
(三) 反垄断司法救济的行政责任 | 第39-41页 |
1.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39-40页 |
2. 行政责任的举证责任分配 | 第40页 |
3. 行政责任的类型 | 第40-41页 |
四、我国的反垄断司法救济制度 | 第41-43页 |
(一) 我国反垄断司法救济的现状 | 第41-42页 |
(二) 我国反垄断司法救济的完善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