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旱稻IRAT109辐射突变体的培育与类病斑基因的初步定位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1 文献综述第9-19页
   ·突变体在水稻功能基因研究中的意义第9-10页
   ·水稻突变体的创制方法第10-17页
     ·自发突变第10-11页
     ·物理诱变第11页
     ·化学诱变第11-13页
     ·T-DNA插入突变第13页
     ·转座子插入突变第13-15页
     ·抑制基因表达造成的基因沉默第15-17页
     ·组织培养诱发突变第17页
   ·水稻抗旱研究的意义第17-18页
   ·图位克隆在水稻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第18-19页
2 IRAT109突变体培育与群体构建第19-40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2页
     ·试验材料第19页
     ·田间实验设计第19-20页
     ·背景检测第20-21页
     ·性状调查第21页
     ·F_2群体构建第21-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3页
     ·260份突变体材料背景分析第22-23页
   ·各突变类型分析第23-39页
     ·叶性状突变类型第23-28页
       ·窄叶,剑叶皱缩突变型第23-25页
       ·小叶突变型第25-26页
       ·大叶突变型第26-27页
       ·类病斑突变型第27-28页
     ·茎秆性状突变型第28-31页
       ·茎秆螺旋突变型第28-29页
       ·长穗颈突变型第29-31页
     ·穗性状突变类型第31-35页
       ·散生穗突变型第31-33页
       ·伞形穗双生粒突变型第33页
       ·直立圆柱穗突变型第33-35页
     ·颖壳性状突变型第35-37页
       ·光壳光叶突变型第35-36页
       ·褐色颖壳突变型第36-37页
     ·抗旱能力突变型第37-39页
   ·F_1鉴定第39-40页
3 类病斑突变体的鉴定与基因定位第40-42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试验材料第40页
     ·性状调查与取样第40页
     ·标记筛选第40-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2页
     ·类病斑突变体的遗传分析第41页
     ·lmi基因的初步定位第41-42页
4 讨论第42-49页
   ·各种突变体库创制方法评述第42-44页
   ·突变类型分析第44-46页
   ·34份不同抗旱能力突变体的抗旱性评价第46-47页
   ·类病斑突变基因lmi的初步定位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第63-66页
 附录 Ⅰ 植物DNA提取步骤第63-64页
  附录 Ⅰ-1 大样法(改良CTAB法)第63页
  附录 Ⅰ-2 小样法第63-64页
  附录 Ⅰ-3 小样改进法第64页
 附录Ⅱ SSR反应体系和扩增第64-65页
 附录Ⅲ 电泳检测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OsRINGzf基因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水稻OsI2基因的功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