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6-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6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6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7页 |
2 壮大县域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 第7-12页 |
·县域经济的内涵和特质 | 第7页 |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 第7页 |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 | 第7页 |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 | 第7页 |
·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 | 第7页 |
·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第7-8页 |
·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和启示 | 第8-10页 |
·县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 | 第10-12页 |
·要正确认识县域经济的系统性,做到整体推进 | 第10-11页 |
·要注重县域经济多层次推进 | 第11页 |
·要始终坚持科学统筹发展 | 第11-12页 |
3 邵武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性构建 | 第12-20页 |
·邵武市区位经济资源优势 | 第12-14页 |
·邵武市的区位交通 | 第12页 |
·邵武市的经济资源 | 第12-13页 |
·邵武市的产业结构及工业发展 | 第13-14页 |
·邵武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判断 | 第14-17页 |
·邵武市城市竞争力评价 | 第17-20页 |
4 邵武经济发展战略的定位分析 | 第20-24页 |
·区位经济学的现代区位理论在邵武区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向邵武转移的空间趋利性 | 第21-22页 |
·交通辐射优势 | 第21页 |
·经济基础优势 | 第21页 |
·成本优势 | 第21页 |
·文化优势 | 第21-22页 |
·邵武经济发展战略的定位 | 第22-24页 |
·非农化是邵武市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制造业和服务业综合发展是其非农化的具体体现 | 第22页 |
·地理位置和绿色生态环境决定其长期发展战略应支持服务业 | 第22页 |
·职业技术教育是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 第22-23页 |
·政治和金融的弱势地位要求定位务实 | 第23页 |
·成为制造业转移承接中心具有可行性 | 第23页 |
·建设辐射周边的区域综合性中心城市具有优势 | 第23-24页 |
5 邵武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方案 | 第24-26页 |
·邵武市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的总体思路 | 第24页 |
·打造“福地邵武” | 第24页 |
·邵武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农化路径 | 第24-26页 |
6 邵武市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举措 | 第26-39页 |
·快速营造制造业转移的承接中心 | 第26-31页 |
·加快推进邵武制造业自身发展与承接 | 第26-27页 |
·产业群关联体系框架 | 第27-29页 |
·加快推进工业平台的建设拓展 | 第29页 |
·加快推进能源和交通建设 | 第29-30页 |
·加快推进以培育产业技能人才为重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 第30-31页 |
·完善以城市为重点的基础配套建设 | 第31-34页 |
·转变政府职能,降低制度成本 | 第31-32页 |
·按照“四品”要求,加快城市建设 | 第32-33页 |
·树立营销理念,创新城市管理 | 第33页 |
·推进土地开发,拓展城市空间 | 第33-34页 |
·扶持绿色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 第34-37页 |
·以工促农,发展“绿色”产业 | 第34-35页 |
·以生态休闲为重点,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 | 第35页 |
·加快物流业发展,扩大商贸辐射圈 | 第35-36页 |
·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投融资机制 | 第36-37页 |
·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