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导言 | 第12-29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关于饭店治理的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关于饭店治理的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国有饭店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 第18-29页 |
·产权的一般理论 | 第18-20页 |
·路径依赖 | 第20-23页 |
·董事会结构 | 第23-27页 |
·监事会结构 | 第27-29页 |
2 中国国有饭店概况及国有饭店治理分析 | 第29-43页 |
·国有饭店概况 | 第29-34页 |
·国有饭店的形成历史及特点 | 第29-30页 |
·国有饭店现状 | 第30-34页 |
·现阶段我国国有饭店的治理结构 | 第34-41页 |
·我国国有饭店治理结构概述 | 第34-36页 |
·我国国有饭店产权结构 | 第36-37页 |
·我国国有饭店董事会结构 | 第37-38页 |
·国有饭店监事会分析 | 第38-40页 |
·国有饭店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 | 第40-41页 |
·我国国有饭店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 第41-43页 |
·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 | 第41页 |
·国有饭店公司治理演进过程 | 第41-42页 |
·国有饭店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 第42-43页 |
3 青岛国有饭店公司治理实证研究 | 第43-55页 |
·青岛国有饭店概况 | 第43-47页 |
·青岛国有饭店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 第47-49页 |
·青岛已改制国有饭店治理结构 | 第47-48页 |
·改制后的青岛国有饭店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 第48-49页 |
·青岛国有饭店公司治理问题理论根源 | 第49-51页 |
·青岛国有饭店的“搭便车”现象 | 第49页 |
·青岛国有饭店治理的“棘轮效应” | 第49-50页 |
·饭店员工的寻租行为 | 第50-51页 |
·对于青岛国有饭店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51-52页 |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督导工作 | 第51页 |
·借鉴成功改制的国有饭店经验 | 第51页 |
·在饭店导入改制信号 | 第51-52页 |
·国有饭店改制的员工补偿安置 | 第52页 |
·青岛国有饭店改制建议 | 第52-55页 |
·政府所有国有饭店改制建议 | 第52-54页 |
·大型国有企业所有的国有饭店改制建议 | 第54-55页 |
4 国有饭店公司治理探讨 | 第55-68页 |
·国有饭店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 | 第55-57页 |
·与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异同 | 第56-57页 |
·与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异同 | 第57页 |
·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异同 | 第57页 |
·国有饭店公司治理结构重点 | 第57-60页 |
·设立独立的监事会结构 | 第57-59页 |
·员工代表参与公司治理 | 第59页 |
·公共政策委员会的特殊意义 | 第59-60页 |
·国有饭店公司治理结构的保健因素——产权 | 第60-64页 |
·产权作为保健因素的原因 | 第60-61页 |
·目前国有饭店产权结构的缺陷 | 第61-62页 |
·产权改革现行措施评价 | 第62-64页 |
·国有饭店产权改革建议 | 第64页 |
·国有饭店公司治理的激励因素 | 第64-68页 |
·经理人激励和约束作为激励因素的原因 | 第64-65页 |
·目前我国有国有饭店主要采用的经理人激励方式及评价 | 第65页 |
·国有饭店经理人激励改进探讨 | 第65-68页 |
5 结论 | 第68-71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国有饭店公司治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68页 |
·路径依赖理论对国有饭店公司治理的启示 | 第68页 |
·青岛地区国有饭店公司治理的调查研究 | 第68-69页 |
·国有饭店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 | 第69页 |
·论文局限性 | 第69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9-71页 |
·青岛国有饭店治理的跟踪调查 | 第69页 |
·饭店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 第69-70页 |
·经理人激励结构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