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企业投资效益评审系统财务模块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综述 | 第16-36页 |
| ·火力企业投资效益评价理论及方法 | 第16-23页 |
| ·投资项目评价的一般程序 | 第16-17页 |
| ·火电企业投资效益理论 | 第17-19页 |
| ·火电企业投资效益方法 | 第19-23页 |
| ·火力企业投资效益评价指标 | 第23-28页 |
| ·项目管理指标 | 第23-24页 |
| ·投入产出指标 | 第24-25页 |
| ·经济效益指标 | 第25-27页 |
| ·公共效益指标 | 第27-28页 |
| ·基于.NET 的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第28-31页 |
| ·N ET 模式 | 第28-29页 |
| ·C#语言介绍 | 第29-30页 |
| ·分布式系统特点 | 第30-31页 |
| ·SQL Server2000 简介 | 第31页 |
| ·管理信息系统及开发方法简介 | 第31-36页 |
| ·管理系统系统的开发过程 | 第31-33页 |
|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投资评价系统财务模块的总体分析 | 第36-48页 |
| ·需求分析 | 第36-42页 |
| ·火力发电企业的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 ·投资效益评审系统财务模块的评价目标 | 第37-38页 |
| ·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42页 |
| ·火力发电企业投资效益评审系统的设计流程 | 第42-45页 |
| ·火力发电企业财务评审工作流程分析 | 第42-44页 |
| ·火力发电企业财务评审工作数据流程分析 | 第44-45页 |
| ·系统开发技术环境选择 | 第45-48页 |
| ·系统开发技术环境选择 | 第45-46页 |
| ·数据库环境的选择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投资评价系统财务模块的总体设计 | 第48-66页 |
| ·财务模块的结构设计 | 第48-51页 |
| ·模块结构的设计原则 | 第48页 |
| ·模块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48-49页 |
| ·火力发电企业财务模块的结构设计 | 第49-51页 |
| ·财务模块的功能设计 | 第51-54页 |
| ·财务模块功能设计的原则 | 第51-52页 |
| ·火力发电企业财务模块的功能设计 | 第52-54页 |
| ·财务模块的数据库设计 | 第54-59页 |
|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54页 |
| ·财务模块数据库设计 | 第54-59页 |
| ·财务模块的界面设计 | 第59-66页 |
| ·界面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 第59-60页 |
| ·财务模块主要窗口及功能解析 | 第60-66页 |
| 第五章 效益评审系统的财务模块实现 | 第66-93页 |
| ·数据库访问技术的实现 | 第66-75页 |
| ·基于子类继承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66-71页 |
| ·用户登录模块的数据库访问过程 | 第71-75页 |
| ·评审计算模块的实现 | 第75-84页 |
| ·数据录入模块 | 第75-78页 |
| ·数据评审计算模块 | 第78-84页 |
| ·仿真模拟模块的实现 | 第84-93页 |
| ·敏感性分析 | 第84-88页 |
| ·蒙特卡洛模拟 | 第88-93页 |
| 第六章 应用分析 | 第93-104页 |
| ·内蒙古DH 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基本概况 | 第93页 |
| ·财务数据的录入及标准化 | 第93-97页 |
| ·项目概况 | 第93-94页 |
| ·财务基础数据 | 第94-97页 |
| ·项目基础方案及评审的假设条件 | 第94页 |
| ·项目基本参数及基础数据 | 第94-96页 |
| ·工期 | 第96-97页 |
| ·财务分析及仿真模拟 | 第97-103页 |
| ·基础方案效益评审结果 | 第97-98页 |
| ·评价指标分析与数据对比 | 第98-100页 |
| ·不确定性分析与仿真模拟 | 第100-103页 |
| ·结论及建议 | 第103-10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 ·结论 | 第104-105页 |
| ·展望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