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股东盈余分配权的司法救济与立法完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2页
一、盈余分配权的基本法理第12-16页
 (一) 概念与性质第12页
 (二) 盈余分配的具体内容和支付的形式第12-14页
  1. 关于股利第12-13页
  2. 盈余分配的支付形式第13-14页
 (三) 盈余分配请求权的分类第14-16页
  1. 抽象盈余分配请求权第14页
  2. 具体盈余分配请求权第14-16页
二、盈余分配权的法律制度安排第16-23页
 (一) 盈余分配应遵循的原则第16-17页
  1. 股东平等原则第16页
  2. 资本维持原则第16页
  3. 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原则第16-17页
  4. 诚实信用原则第17页
 (二) 盈余分配的条件第17-19页
  1. 法定条件第17-19页
  2. 约定条件第19页
 (三) 盈余分配的主体第19-21页
  1. 一般情形下盈余分配请求权的主体第19-20页
  2. 特殊情形下盈余分配请求权的主体第20-21页
 (四) 盈余分配的程序第21-23页
三、盈余分配权的司法救济第23-32页
 (一) 盈余分配权纠纷的成因与救济的必要性第23页
 (二) 司法干预应遵循的原则第23-24页
 (三) 司法干预的条件第24-25页
  1. 股东利益受损的显著性第24-25页
  2. 公司自律机制不可逆性第25页
 (四) 司法干预的尺度第25-29页
  1. 通说干预措施的缺陷第25-26页
  2. “权利滥用理论”的借鉴价值第26-27页
  3. 对深层次干预模式(积极干预模式)的思考与尝试第27-28页
  4. 强制分配之诉的可行性探讨第28-29页
 (五) 具体情形下的干预措施第29-30页
  1. 间接的救济措施第29-30页
  2. 直接的救济措施第30页
 (六) 诉讼主体地位的确定第30-31页
 (七) 举证责任的分配第31-32页
四、盈余分配权立法完善的思考和建议第32-35页
 (一) 盈余分配权的比较法分析第32-34页
  1. 关于盈余分配比例的规定不合理第32-33页
  2. 建设股息分配规定的缺失第33页
  3. 救济措施不足第33-34页
 (二) 完善我国盈余分配请求权的立法建议第34-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致谢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确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契约型关联公司利害关系人利益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