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目录 | 第10-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 ·肺部疾病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基于肺气道树模型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 第2章 肺分割 | 第20-40页 |
| ·引言 | 第20-21页 |
| ·CT体数据集特征及分割算法性能需求分析 | 第21-27页 |
| ·CT成像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人体组织CT值 | 第22-24页 |
| ·本文实验数据集相关参数 | 第24-27页 |
| ·基于改进几何主动区域模型的肺分割 | 第27-34页 |
| ·模糊连接度理论 | 第27-29页 |
| ·基于模糊连接度的图像分割思想 | 第29-30页 |
| ·几何主动轮廓模型分割框架 | 第30-31页 |
| ·基于相对模糊连接度驱动力的几何主动轮廓模型 | 第31-32页 |
| ·相对模糊连接度驱动力的适用性证明 | 第32-3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3章 肺气道树分割 | 第40-62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肺气道分割难题 | 第41-45页 |
| ·泄漏问题 | 第42-43页 |
| ·细小气道提取问题 | 第43-45页 |
| ·常用算法及适用性分析 | 第45-49页 |
| ·基于医学知识和模糊逻辑的分割 | 第46-47页 |
| ·基于区域生长或波面传播的分割 | 第47-48页 |
|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分割 | 第48-49页 |
| ·肺气道树分割算法性能需求分析 | 第49页 |
| ·基于医学知识的自适应阈值区域生长分割方法 | 第49-57页 |
| ·分割框架 | 第50-52页 |
| ·VOI方法与ROI方法 | 第52-53页 |
| ·基于粗分割的VOR分类 | 第53-54页 |
| ·主干型VOR精细分割 | 第54-55页 |
| ·分叉型VOR精细分割 | 第55页 |
| ·末梢型VOR精细分割 | 第55-56页 |
| ·动态规划分割框架 | 第56-57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 第4章 肺气道树骨架提取 | 第62-90页 |
| ·引言 | 第62-63页 |
| ·曲线骨架的定义和性质 | 第63-66页 |
| ·曲线骨架的定义 | 第63-64页 |
| ·曲线骨架的性质 | 第64-66页 |
| ·常用骨架提取算法及适用性分析 | 第66-73页 |
| ·细化法(Thinning) | 第67-68页 |
| ·距离场法(Distance Field) | 第68-69页 |
| ·几何法(Geometric) | 第69页 |
| ·一般场方程法(General Field Functions) | 第69-71页 |
| ·各种算法性能分析 | 第71页 |
| ·肺气道树骨架提取算法性能需求分析 | 第71-73页 |
| ·基于一般势能场的肺气道树骨架提取 | 第73-85页 |
| ·概念定义 | 第73-77页 |
| ·一般势能场算法思想 | 第77-79页 |
| ·计算肺气道树势能场 | 第79-80页 |
| ·提取核心骨架 | 第80-82页 |
| ·加入细小分支 | 第82-83页 |
| ·连接末梢端点 | 第83-8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5-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 第5章 肺气道树参数测算 | 第90-118页 |
| ·引言 | 第90-91页 |
| ·整体参数测算 | 第91-100页 |
| ·气道树分段与分层 | 第91-92页 |
| ·气道树标识 | 第92-97页 |
| ·气道树总长度 | 第97-99页 |
| ·气道树总体积 | 第99-100页 |
| ·气道段参数测算 | 第100-110页 |
| ·气道长度分段测算 | 第100-102页 |
| ·气道体积分段测算 | 第102-103页 |
| ·气道平均截面积分段测算 | 第103-105页 |
| ·气道分叉角度分段测算 | 第105-108页 |
| ·气道段灰度均值分段测算 | 第108-110页 |
| ·气道层片参数测算 | 第110-116页 |
| ·中心点 | 第110-111页 |
| ·方向 | 第111-112页 |
| ·厚度 | 第112-113页 |
| ·面积和体积 | 第113-114页 |
| ·灰度均值 | 第114页 |
| ·关于气道层片数学定义的讨论 | 第114-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 第6章 肺气道树模型建立 | 第118-130页 |
| ·引言 | 第118页 |
| ·模型数据结构 | 第118-123页 |
| ·整体数据结构 | 第120页 |
| ·层级数据结构 | 第120-121页 |
| ·段数据结构 | 第121页 |
| ·层片数据结构 | 第121-122页 |
| ·体素数据结构 | 第122-123页 |
| ·模型数据操作 | 第123-127页 |
| ·基本数据操作 | 第123-124页 |
| ·模型参数计算 | 第124页 |
| ·应用解决方案 | 第124-127页 |
| ·肺气道树模型存储方式 | 第1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7-130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130-131页 |
|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31-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4-144页 |
| 致谢 | 第144-14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