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和流域生态补偿方法研究--以淠史杭灌区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致谢第8-14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4-21页
   ·课题的提出第14-1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生态补偿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本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8-20页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生态补偿基础理论第21-23页
   ·生态补偿的内涵第21页
   ·生态补偿理论依据第21-23页
     ·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第21页
     ·公共产品理论第21-22页
     ·外部性理论第22页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第22页
     ·生态资产理论第22-23页
第三章 淠史杭灌区区域概况第23-33页
   ·研究区范围第23-25页
     ·淠史杭综合枢纽工程第23-24页
     ·研究区第24-25页
   ·淠史杭灌区自然环境特征第25-28页
     ·合肥市自然概况第25-27页
     ·六安市自然概况第27-28页
   ·淠史杭灌区社会经济简况第28-33页
     ·合肥市社会经济概况第28页
     ·六安市社会经济概况第28-33页
第四章 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估第33-42页
   ·评价指标体系第33页
   ·评价模型第33-36页
     ·指标函数的建立第33-34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4-36页
     ·综合评价模型第36页
   ·研究区生态状况评估第36-38页
     ·生态状况第36-37页
     ·评价指标及标准第37-38页
     ·评价结果第38页
   ·研究区环境状况评估第38-40页
     ·环境状况第38-39页
     ·评价指标及标准第39-40页
     ·评价结果第40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第40-42页
第五章 淠史杭灌区生态补偿必要性分析第42-46页
   ·淠史杭灌区上游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第42-44页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维护第43页
     ·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及生态工业建设第43-44页
   ·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第44页
   ·淠史杭水源地经济发展损失分析第44-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六章 淠史杭灌区生态补偿市场化运作机制初探第46-61页
   ·基于CVM 的公众对上游生态服务与价值的认可程度考察第47-51页
     ·CVM 简介第47页
     ·CVM 的引导技术的选择第47页
     ·公众对淠史杭上游水源地生态服务价值认可程度考察第47-50页
     ·合肥市对淠史杭上游水源地生态服务价值支付能力考察第50-51页
   ·生态补偿空间范围的划分第51-53页
     ·“生态价值受偿区”范围的划分第51-52页
     ·“生态价值补偿区”范围的划分第52-53页
   ·淠史杭灌区生态补偿市场化运作的主体第53-56页
     ·“生态保护者”第53-55页
     ·“生态受益者”第55-56页
   ·淠史杭灌区生态补偿市场化运作的框架第56页
   ·淠史杭灌区生态补偿市场化运作的资金筹集第56-58页
     ·用水户第57页
     ·涉水部门第57页
     ·其他渠道第57-58页
   ·淠史杭灌区生态补偿市场化资金分配机制第58-61页
     ·补偿标准的确定第58-59页
     ·资金运作机制第59-6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结论第61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61页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链类生物机制研究
下一篇:平流式沉淀池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