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论文框架 | 第17-19页 |
·章节安排 | 第19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9-20页 |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福利经济学 | 第21-22页 |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 第22-23页 |
·医疗服务需求与供给理论 | 第23-24页 |
·医疗保险需求理论 | 第24-25页 |
·筹资理论 | 第25-26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逻辑分析 | 第26-28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界定 | 第28-31页 |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发展现状 | 第31-41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特点 | 第31-36页 |
·筹资机制上的创新 | 第31-32页 |
·组织管理体制上的创新 | 第32-34页 |
·基金管理和监督机制上的创新 | 第34-36页 |
·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运行情况 | 第36-41页 |
·农民的医疗负担有所减轻 | 第37-38页 |
·农民的就医观念有所改变 | 第38-39页 |
·农村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有所提高 | 第39-41页 |
4 影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1-46页 |
·样本及数据来源 | 第41页 |
·调查设计与内容 | 第41页 |
·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对医疗机构服务满意度 | 第42页 |
·对医疗设备评价 | 第42页 |
·对医生医术水平评价 | 第42页 |
·对于药品供应和价格情况 | 第42-43页 |
·其他 | 第43页 |
·影响要素logistics分析 | 第43-46页 |
·模型的建立与变量的选择 | 第43-44页 |
·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 | 第44-45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 第46-51页 |
·单一的合作医疗保险体系存在弊端 | 第46页 |
·新农合保险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第46-47页 |
·现行资金筹集机制可持续性不足 | 第47-48页 |
·新农合保险发展的公平性不足 | 第48-49页 |
·新农合保险存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第49-51页 |
6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51-61页 |
·建立新农合区域性多层次体系 | 第51-54页 |
·政府主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51页 |
·构建区域性多层次的新农合保险体系 | 第51-54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法制化 | 第54-56页 |
·创建新农合保险资金的可持续筹集机制 | 第56-58页 |
·扩展多元化的筹资道路 | 第56-57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 | 第57-58页 |
·创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筹措资金模式 | 第58页 |
·建立新农合保险的公平性机制 | 第58-59页 |
·规避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 第59-61页 |
7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