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3页 |
1、前言 | 第13-17页 |
·穗型分类的方法 | 第13页 |
·不同穗重类型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 第13-14页 |
·不同穗重类型品种根系性状的差异 | 第14-15页 |
·不同穗重类型品种穗部性状的差异 | 第15页 |
·不同穗重类型品种的物质生产、源库、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材料培育 | 第17-18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干物重和叶面积的测定 | 第18页 |
·根系形态性状、生理性状的测定 | 第18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的测定 | 第18页 |
·含氮量的测定 | 第18页 |
·穗部性状的测定 | 第18-19页 |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56页 |
·供试品种单穗重的聚类分析 | 第20页 |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粳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 第20-25页 |
·不同穗重类型粳稻品种平均产量的差异 | 第20-22页 |
·不同穗重类型粳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 | 第22-25页 |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粳稻品种源库指标的差异 | 第25-28页 |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粳稻品种物质生产的差异 | 第28-31页 |
·不同穗重类型粳稻品种物质生产的差异 | 第28-29页 |
·不同穗重类型粳稻品种经济系数的差异 | 第29-31页 |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粳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差异 | 第31-33页 |
·不同穗重类型粳稻品种氮素吸收量的差异 | 第31-32页 |
·不同穗重类型粳稻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 | 第32-33页 |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差异 | 第33-48页 |
·不同穗重类型粳稻品种单株根系性状的差异 | 第33-38页 |
·不同穗重类型粳稻品种单穗根系性状的差异 | 第38-43页 |
·不同穗重类型粳稻品种单条根系性状的差异 | 第43-46页 |
·不同穗重类型粳稻品种冠根比的差异 | 第46-48页 |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粳稻品种穗部性状的差异 | 第48-56页 |
·不同穗重类型粳稻品种基本穗部性状的差异 | 第48-52页 |
·不同穗重类型粳稻品种一、二次枝梗结实能力的差异 | 第52-56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6-61页 |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粳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特点 | 第56-57页 |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粳稻品种源库、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 第57页 |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特点 | 第57-59页 |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粳稻品种穗部性状的特点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