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信任建构路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6页
  (一) 国内外关于政府信任的研究第11-13页
  (二) 国内外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第13-15页
  (三) 相关文献评价第15-16页
 三、理论基础第16-18页
  (一) 社会冲突理论第16-17页
  (二) 服务型政府理论第17-18页
 四、概念界定第18-21页
  (一) 政府信任的内涵第18-19页
  (二)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第19-21页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与政府信任的关系第21-31页
 一、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第21-23页
  (一)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因素第21-22页
  (二)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府诱因第22-23页
  (三)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公众自身原因第23页
 二、群体性事件个案分析第23-27页
  (一) 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第23-24页
  (二) 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第24-25页
  (三) 两起群体性事件中政府行为分析第25-27页
 三、群体性事件与政府信任的作用机理第27-31页
  (一) 较低的政府信任是群体性事件发生乃至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第27-28页
  (二) 较高的政府信任能够有效、及时地处置群体性事件第28-31页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中我国政府信任的现状分析第31-43页
 一、政府信任的评价指标第31-33页
  (一) 公众满意度第31-32页
  (二) 政府公信力第32页
  (三) 政治信任感第32-33页
 二、群体性事件中我国政府信任存在的问题第33-37页
  (一)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自身行为的不作为第33-36页
  (二)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与外界沟通的渠道的匮乏第36-37页
 三、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信任缺失的原因分析第37-43页
  (一) 政府自利性倾向第37-38页
  (二) 政府角色定位不当第38-39页
  (三) 公务员素质低下第39-40页
  (四) 政府人为的信息不对称第40-41页
  (五) 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第41-43页
第四章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信任建构路径与建议第43-52页
 一、国外在公共危机处理中重构政府信任的经验第43-44页
  (一) 扩大公民参与第43页
  (二) 加强道德建设第43-44页
  (三) 反腐败行动第44页
  (四) 培育政府服务理念第44页
 二、政府信任建构的一般路径第44-47页
  (一) 完善公务员制度,提高公务员素质第44-45页
  (二)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第45-46页
  (三) 强化政府责任制度,健全政府法制建设第46页
  (四) 信息公开,顺畅沟通渠道,扩大公众参与的渠道第46-47页
 三、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信任建构路径第47-52页
  (一) 转变政府理念,重新认识群体性事件第47-49页
  (二) 谨防干部问责制异化发展,使之发挥真正效用第49页
  (三) 正确引导媒体舆论,使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第49-51页
  (四) 加强政府宣传,同时提高执法人员与公众的法律意识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村民自治中的女性政治参与研究--以湖南省“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为例
下一篇:上级支持感对公务员行为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