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 | 第9-10页 |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第三节 已有研究述评 | 第11-14页 |
| 一、关于幼儿教师言语的研究 | 第11-12页 |
| 二、关于教师言语道德的研究 | 第12-14页 |
|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 一、语言和言语 | 第15页 |
| 二、道德、言语道德、教师言语道德 | 第15-16页 |
| 三、失范、教师言语道德失范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幼儿教师言语道德的内涵解读 | 第18-24页 |
| 第一节 幼儿教师言语道德的价值关涉 | 第18-20页 |
| 一、教育善对幼儿教师言语行为的内在规定性 | 第18-19页 |
| 二、幼儿的健康发展对教师言语的内在要求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幼儿教师言语道德的基本内涵 | 第20-24页 |
| 一、幼儿教师言语以“善的目的”为宗旨,符合目的性 | 第20-22页 |
| 二、教师言语符合教育规律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符合规律性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幼儿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表现 | 第24-36页 |
| 一、言语控制过度,挤占幼儿的自由空间 | 第24-29页 |
| (一) 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言语控制 | 第25-26页 |
| (二) 生活活动及其他活动中教师的言语控制 | 第26-29页 |
| 二、教师语言暴力,对幼儿造成心理伤害 | 第29-32页 |
| (一) 威胁恐吓幼儿 | 第30-31页 |
| (二) 讽刺辱骂幼儿 | 第31-32页 |
| 三、言语示范不当,向幼儿做出消极榜样 | 第32-36页 |
| (一) 言语行为有失客观公正 | 第32-33页 |
| (二) 言而无信 | 第33-34页 |
| (三) 言语粗暴、无礼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幼儿教师言语道德失范问题归因 | 第36-44页 |
| 第一节 幼儿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 第36-40页 |
| 一、教育观念方面存在偏失 | 第36-37页 |
| 二、道德素养方面有所欠缺 | 第37-39页 |
| 三、情绪智力方面存在不足 | 第39-40页 |
| 第二节 外部言语环境的影响 | 第40-44页 |
| 一、缺乏明确的幼儿教师言语道德规范 | 第41页 |
| 二、园方监管不力 | 第41-42页 |
| 三、家长的姑息纵容 | 第42页 |
| 四、社会舆论监督的缺位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幼儿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对策 | 第44-56页 |
| 第一节 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 | 第44-51页 |
| 一、革新陈旧的教育观念 | 第44-46页 |
| 二、加强言语道德修养 | 第46-50页 |
| 三、不断提高情绪智力 | 第50-51页 |
| 第二节 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言语环境 | 第51-56页 |
| 一、制定出科学的幼儿教师言语道德规范 | 第51-53页 |
| 二、建立幼儿教师言语道德建设的有效机制 | 第53-56页 |
| 结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附录 | 第60-61页 |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