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17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11-12页 |
·民俗风情旅游对社会文化影响的理论探讨 | 第12-16页 |
·民俗风情旅游的内涵 | 第12-13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13页 |
·旅游市场学理论 | 第13-14页 |
·文化变迁理论 | 第14-15页 |
·旅游人类学理论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2 乌鲁木齐民俗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现状 | 第17-34页 |
·乌鲁木齐的基本概况 | 第17-18页 |
·乌鲁木齐的民俗文化 | 第18-21页 |
·民俗风情特点鲜明,文化品味独特 | 第18-20页 |
·民俗文化展示方式多种多样 | 第20-21页 |
·乌鲁木齐的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现状 | 第21-32页 |
·综合吸引力与对外宣传情况 | 第21-24页 |
·旅游收益分配情况 | 第24-25页 |
·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当地居民参与民俗风情旅游的具体情况 | 第26-28页 |
·外地游客对乌鲁木齐民俗风情旅游的映象 | 第28-32页 |
·对乌鲁木齐的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现状的总体评价 | 第32-34页 |
3 旅游开发场景下的民俗文化变迁 | 第34-55页 |
·田野调查点简介 | 第34-38页 |
·天山区二道桥大巴扎一带概况 | 第34-36页 |
·达坂城区概况 | 第36-38页 |
·旅游开发背景下区域内的民俗文化嬗变 | 第38-53页 |
·物质民俗文化的变迁 | 第38-48页 |
·精神民俗文化的变迁 | 第48-53页 |
·天山区二道桥大巴扎一带与达坂城镇民俗文化变迁的讨论小结 | 第53-55页 |
4 乌鲁木齐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原则,策略及构想 | 第55-65页 |
·乌鲁木齐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原则 | 第55-60页 |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原则 | 第55-58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8-60页 |
·乌鲁木齐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策略 | 第60-61页 |
·突出特色 | 第60页 |
·加强参与 | 第60-61页 |
·乌鲁木齐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构想 | 第61-65页 |
5 结论 | 第65-67页 |
附录1 | 第67-70页 |
注释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