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8页 |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生防菌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枯草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10页 |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方法 | 第10-11页 |
·诱变育种 | 第11-12页 |
·离子注入的诱变机理 | 第12-13页 |
·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γ射线诱变 | 第15-16页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6页 |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8-32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2页 |
·菌株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主要溶液 | 第19-20页 |
·培养基 | 第20-21页 |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方法 | 第22-32页 |
·菌株的分离、纯化和保存 | 第22页 |
·稻瘟病菌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22-23页 |
·拮抗菌株发酵液的制备 | 第23页 |
·拮抗菌株的筛选 | 第23页 |
·拮抗菌株活性的微观观察 | 第23页 |
·拮抗细菌菌株的初步鉴定 | 第23-24页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24-25页 |
·16S rDNA鉴定 | 第25-27页 |
·植物病原菌的培养 | 第27页 |
·菌饼制备 | 第27页 |
·对峙实验 | 第27页 |
·离子束注入诱变 | 第27-28页 |
·诱变菌株筛选 | 第28页 |
·拮抗能力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28页 |
·高抗诱变株抗菌谱的测定 | 第28-29页 |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51页 |
·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 | 第32-34页 |
·具有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的鉴定 | 第34-40页 |
·显微镜下形态特征和革兰氏染色特征 | 第34-35页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35-36页 |
·菌株BS501 超显微结构观察 | 第36-37页 |
·菌株BS501 16SrDNA鉴定 | 第37-39页 |
·枯草芽孢杆菌BS501a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39-40页 |
·离子束诱变处理 | 第40-43页 |
·离子束第一次诱变 | 第40-43页 |
·离子束二次诱变 | 第43页 |
·诱变γ射线 | 第43-44页 |
·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44页 |
·抗菌谱的测定结果 | 第44-48页 |
·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 第48-5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1-53页 |
·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 | 第51页 |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方法 | 第51页 |
·枯草芽孢杆菌鉴定方法 | 第51-52页 |
·枯草芽孢杆菌拮抗活性鉴定方法 | 第52页 |
·抗菌谱的测定方法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