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羧基双羟肟酸的设计合成及其对一水硬铝石和铝硅矿物的捕收性能
| 前言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 ·国内外铝土矿资源特点及生产概况 | 第9-11页 |
| ·铝土矿脱硅进展 | 第11-15页 |
| ·铝土矿硅工艺进展 | 第11-12页 |
| ·矿物的晶体结构与可浮性 | 第12-14页 |
| ·铝土矿浮选溶液化学 | 第14页 |
| ·矿物与浮选药剂的作用方式 | 第14-15页 |
| ·铝土矿正浮选工艺和药剂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铝土矿正浮选脱硅工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铝土矿正浮选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 ·铝土矿正浮选脱硅药剂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螯合捕收剂研究进展 | 第18页 |
| ·量子化学在浮选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试剂、仪器和实验 | 第23-27页 |
| ·矿样 | 第23页 |
| ·单矿物 | 第23页 |
| ·人工混合矿 | 第23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 ·单矿物浮选试验 | 第24-25页 |
| ·红外光谱测定 | 第25页 |
| ·Zeta电位测量 | 第25页 |
| ·吸附量测定 | 第25-26页 |
| ·量子化学计算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羧基羟肟酸捕收剂的分子设计 | 第27-36页 |
| ·羧基羟肟酸类化合物的分子设计 | 第27-31页 |
| ·极性基的设计 | 第27-29页 |
| ·非极性基的设计 | 第29-31页 |
| ·目标捕收剂性能的理论判据计算 | 第31-35页 |
| ·密度泛函计算 | 第31-33页 |
| ·捕收剂HCDA浮选性能的理论判据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HCDA捕收剂的合成研究 | 第36-42页 |
| ·HCDA的合成路线设计 | 第36-37页 |
| ·HCDA的合成步骤 | 第37-38页 |
| ·丁三酸三甲酯的合成 | 第37页 |
| ·2-辛烷基丁三酸三甲酯的合成 | 第37页 |
| ·2,2-二甲氧酰基正壬酸的合成 | 第37页 |
| ·HCDA的合成 | 第37-38页 |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8-40页 |
| ·反应时间 | 第38-39页 |
| ·反应温度 | 第39页 |
| ·反应投料 | 第39-40页 |
| ·HCDA的表征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HCDA对矿物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42-51页 |
| ·HCDA对单矿物的浮选 | 第42-45页 |
| ·一水硬铝石的基本浮选行为 | 第42-43页 |
| ·高岭石基本浮选行为 | 第43-44页 |
| ·伊利石基本浮选行为 | 第44-45页 |
| ·HCDA对人工混合矿的浮选 | 第45-47页 |
| ·HCDA对人工混合矿的浮选与pH值的关系 | 第45页 |
| ·HCDA对人工混合矿的浮选与其浓度的关系 | 第45-46页 |
| ·人工混合矿的分选 | 第46-47页 |
| ·矿物浮选行为研究 | 第47-49页 |
| ·pH的影响 | 第48页 |
| ·药剂浓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六章 捕收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 | 第51-59页 |
| ·HCDA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 | 第51-53页 |
| ·标准溶液 | 第51页 |
| ·矿物表面浮选药剂的吸附量 | 第51-53页 |
| ·矿物表面电性与可浮性 | 第53-56页 |
| ·矿物表面荷电机理 | 第53-55页 |
| ·捕收剂对矿物表面荷电性质的影响 | 第55页 |
| ·矿物表面荷电性质与可浮性的关系 | 第55-56页 |
| ·红外光谱图 | 第56-57页 |
| ·吸附模型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