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侦查监督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侦查监督的基础理论 | 第14-20页 |
·侦查与侦查监督 | 第14-17页 |
·侦查的界定 | 第14-15页 |
·侦查监督的界定 | 第15-17页 |
·侦查监督的法理 | 第17-20页 |
·法治理念 | 第17-18页 |
·刑事诉讼的双重价值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侦查监督的制度现状 | 第20-25页 |
·法律原则层面 | 第20-21页 |
·具体制度层面 | 第21-23页 |
·内部约束 | 第21-22页 |
·外部监督 | 第22-23页 |
·我国侦查监督的特点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侦查监督模式的域外考察 | 第25-29页 |
·司法控制模式 | 第25-27页 |
·准司法控制模式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我国侦查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9-36页 |
·指导思想的问题 | 第29页 |
·内部约束的问题 | 第29-30页 |
·自我约束过于行政化 | 第30页 |
·约束程序不透明 | 第30页 |
·外部监督的问题 | 第30-36页 |
·检察机关监督的问题 | 第30-33页 |
·法院监督的问题 | 第33-36页 |
第五章 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完善 | 第36-45页 |
·监督主体的选择 | 第36-37页 |
·事前审查机制的完善 | 第37-40页 |
·扩大审查范围 | 第37-38页 |
·完善审查方式 | 第38-39页 |
·完善纠错机制 | 第39-40页 |
·事后救济机制的构建 | 第40-45页 |
·程序启动的主体 | 第40-41页 |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 第41-42页 |
·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则 | 第42-43页 |
·违法侦查行为的责任承担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